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2022年07月03日19:36:14 资讯 1775

1993年的一天,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个被称为“地雷村”的地方,村里一个23岁的青年人此刻正站在地里,他拿着镰刀浑身颤抖,仿佛有什么可怕的东西。

这个村庄叫八里河村,青年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子王开学,这天是他第一次排雷的时间。

对,就是军旅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是踩上去就不能轻易动弹的地雷。在战场上碰到地雷,轻则被弹片炸伤,重则被炸得血肉模糊,是所有人谈之色变的存在。

只见王开学的衣服都湿透了,拿着镰刀的他抖得像筛子一样。镰刀在他手里似有千斤重,需要他用全身的力气才能握住。

顺着王开学的视线往地上看,只见杂草丛生的地里似乎有一块突出的地方。王开学连呼吸都放轻了,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咬着牙慢慢蹲了下去,拿着镰刀挥舞起来……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十年之殇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长达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是我国与越南老挝等邻国的重要防线,1979年2月17日,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边境县的乡镇地区被炮火波及,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八里河村是一个被大山环抱着的苗族村寨,从村里翻过一座小山,就进入了越南境内。

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八里河这个小村庄也变成“战场”,一百万颗地雷成为武器,夺取了我军无数战士的性命,也为在八里河村庄生活的48户农民埋下了隐患。

战争爆发一年后,这个小村庄出现了第一个被地雷炸死的农民。这个农民是王开学的爸爸,这一年王开学10岁。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10岁的王开学从学校回来,就看见一堆村民围在一起哭。他也不知道村民在哭什么,懵懵懂懂地凑上前查看,看到了令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他的爸爸倒在血泊里,胸部以下的位置都被炸飞了。他爸爸躺在地上不断抽搐,抽搐着就这么咽了气,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王开学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不知道为什幺爸爸忽然就躺在了血泊里,年幼的他被一地的血吓到了,只会看着身首异处的爸爸嚎啕大哭。

学校里正要讲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王开学欢喜地想和爸爸分享这个消息,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去抓个小蝌蚪,想和爸爸一起去看青蛙。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对这一天记得十分清楚,正是这一天,他失去了他的爸爸。也正是这一天,小学都没上完的他辍学了。

这一天像开启了这个不幸村子的魔咒,不断有人被炸伤,村里不时就会听到村民哭泣的声音,连王开学也没能幸免。

王开学的堂哥在放牛过程中也不小心踩上了地雷,当时王开学和他表哥一起,是第一现场目击人。

王开学离地雷远一些,等他听到“轰隆”一声响时,堂哥好好地一条腿就被炸没了,堂哥躺在地上不断呻吟,身下是和父亲死亡那天一样的血泊。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吓懵了,他只想救堂哥,即使堂哥不能保住一条腿,也得保住他的命。王开学慌不择路地背起表哥去医院。

直到堂哥进手术室后,王开学的一颗心才安稳地落了下来,这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大腿隐隐作痛。

地雷爆炸威力太大,有一枚弹片炸进了王开学的大腿内,他之前担心表哥完全没感觉到疼,这枚弹片也让王开学变成了终身残疾。

王开学的堂哥情况都是好的,有好多村民被炸后流血不止,本来可能还有被救助的希望,但是一个人在野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有别人看到,最后等流血流干,人也就完了。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中越边境军事冲突持续了十年,直到1989年才终于结束。战争结束后,我国担心越南宵小之辈偷偷穿过我国的边境线危害民众安全,没有拆除遗留下来的炸弹。

多年来,军方在中越边境经过长时间、大面积扫雷,已清除了十分可观的地雷数量,但地雷埋藏数量过于庞大,种类过于繁杂,且埋雷时间长、地形变化大,难以辨认,地雷暂时还没完全清扫干净。

地雷余威

地雷带给人的创伤不仅是战时的,也是战后的。多份研究地雷的报告显示,等待一颗塑料制雷在泥土中自然失效,大概需要120年的时间。那些未挖掘出的地雷随时有爆炸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2人被炸身亡,33人因触雷伤残,其中9人不得不依靠假肢生活,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家庭的惨剧。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地雷带给人的创伤不仅是身体的,也是心理的。埋在地里的阴霾像一把悬在八里河村村民头上的利剑,又像沉睡在大地深处的猛兽,随时会咆哮出来夺人性命。

父亲的去世刺激了王开学,再加上村子里不断有亲朋好友被炸死炸伤炸残,王开学产生了研究地雷的兴趣,他不想再见到伤亡,他想让这个村庄恢复往日的祥和。

战争时期,八里河村共有48户人家,战争的炮火让49个人变成残疾人。这些年的休养生息,村民结婚生子,直到现在,村里也只有56户人家。

对王开学来说,地雷夺走了他的亲人,更是占据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良田变雷区,王开学下定决心,“地雷很可怕,我们必须反抗!”。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他之所以下决心搞光山上的地雷,除了仇恨,还有一些使命感,“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让他们免受战争困扰。

王开学用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地雷,研究地雷的构造、种类、受压、雷管爆炸等问题。对于落后山村里的王开学来说,从外界获取地雷资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或许是上天眷顾,仅有小学文凭的王开学偶然发现在村里遗落的布雷时用的“说明书”,这对研究地雷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布雷说明书上详细记录了地雷的型号及生产批次等相关信息,王开学依照说明书摸索着研究地雷时,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有一些裸露在地表极容易辨认的地雷,成了王开学最好的研究对象。王开学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可凭借着一腔热血,竟是拆出来上万个地雷。

王开学排雷的手艺,完全是无师自通。他的经验就是观察地雷的外观,去想象它的结构。王开学自己都记不清多少次跑上山,蹲在裸露出来的地雷旁关注了多久,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

王开学把时间专注在研究地雷上,时间也给了他最好的回答,一枚枚炸弹被挖掘出来,王开学无疑是兴奋的。

这份兴奋王开学却不敢分享给自己的妻子知道,地雷是让人谈之色变的东西,王开学的妻子哪里敢想到每天出门的丈夫,竟然偷偷干了这么一件大事。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对妻子说山上有块地种,妻子自然不会怀疑其他。等到王开学开出几亩地之后,给了妻子一份大“惊喜”。

王开学的妻子看着地上堆得一堆堆的地雷,惊讶得腿都软了,随便哪一个被引爆,他们夫妻俩就完了。妻子为他自豪,也免不了开始为他担惊受怕。

王开学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给八里河村的子孙后代造一片净土,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王开学和地雷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对他来说,每一次排雷都是和死神擦肩而过。无论是第十次、第一百次,还是第一千次,第一万次排雷,对于王开学来说,他永远都会当做第一次排雷那样去对待。

“想排雷先除草”,这是王开学排雷多年摸索出的规律,先把阻碍视线的都清楚了,地雷才能更充分地暴露出来。

冰山一角的说法很适合排雷,我们肉眼看到的大多数时候往往都是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都埋在地里。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第一次挖地雷时,用的是农村家庭家家户户都有的农具镰刀,他轻轻地用镰刀把野草割下,再轻轻地把地雷从土里拿出来。每一步动作都很轻。

挖地雷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有时候一个电话、一声叫喊,都会打乱手里的动作,甚至当场殒命。

哪里受压,哪里有雷管,怎样起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才得出结论。

王开学对地雷研究到什么程度才敢开始排雷呢?王开学对72式防步兵雷、跳雷、绊雷、手榴弹、炮弹引线、爆破筒迫击炮弹无后坐力炮等都研究透彻后,才开始动手。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对我们来说,我们只知道“地雷危险”,对于王开学来说却能细数出来这其中的区别。

有时候挖着挖着,王开学闻到导火索的味道,就知道“中大奖”了,他心里大感不妙,这说明他可能挖到危险的手榴弹和爆破筒了。

王开学甚至对如何规避被炸伤都极有经验,据王开学表示,发生爆炸时是锅底形的,只能往下面滚去避开。

弹片炸到身上,在30秒内是感觉不到痛的,而这就给了王开学喘息的时间。你往前后左右都无法避开,王开学有一次察觉不好,往下面打了3.4个滚才险险避开爆炸。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说这话时十分淡然,仿佛经历生死的不是他一样。难以想象,没读过多少书的王开学,在排雷中遇到了多少困难,才能像军事专家一样总结出这么多经验。

深埋在地中的地雷,运气好的时候一块区域可能只有两三枚地雷,运气不好的时候一块区域甚至有二三十颗,而且主要都是72式反步兵地雷。

可以说,每一步都步步惊心,王开学探索出的“安全之路”都是经过实践的,其他还覆盖着草地的区域都是地雷。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王开学为确保开辟的田地绝对安全,在排雷过程中,把每寸土地都翻了五六遍,翻动的土层平均深度甚至达到30厘米,更有甚者会挖掘到深度50厘米处。

“一点儿可疑处都不能放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王开学说道。

王开学在摸索中还自制了排雷工具,比如一个薄薄的“U”形铁片,在地雷底部轻轻一转就把雷管拆下来了。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当然,地雷种类繁多,同样的工具也不是对所有地雷都起作用的。地雷也讲究个“因材施教”,需要专门的工具。有时候王开学排雷过程中,发现工具不趁手还得半路折回拿新的工具。

王开学排雷就像刀剑上的舞者,他需要对地雷的所有知识了然于胸,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手里动作也要轻,还要避免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每一次排雷都像第一次一样谨慎。

无冕之王

在八里河村村民的眼中,王开学就是他们的英雄,提起王开学,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表达对他的崇拜。

从文山自治州南下,翻越几座大山,薄雾笼罩的八里河村近在眼前。一块写有“雷区危险,严禁进入”的石碑,警醒着人们那段战乱时期的伤痛。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村里人绝大多数是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房依山而建,弯弯曲曲的小路连通各家各户,正应了那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村里早已听不到密集的枪炮声,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和院子里传来的鸡鸣犬吠,一片祥和。

除了山里的地雷、路边的石碑,和个别村民保留下的火箭弹外包装,战争的元素在这里已不多见,战争的伤痛逐渐愈合。

说易行难,听王开学说他的排雷过程都觉得危险重重,更别说真正把生死置之度外去排雷了,王开学每年都会挖出一筐筐的地雷。

根据王开学自己的表述,在29年时间里,他自己挖出了一万四千多颗地雷,这还不包括他联系扫雷人员和政府由他人摧毁的,他自己挖坑摧毁的地雷数量更是令人咂舌。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值得一提的是,王开学是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排雷,更是加大了排雷的危险。正是这些平面英雄的勇敢无畏,维护了如今的和平安定。

王开学从1993年开始排雷,排雷近三十年的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上万枚地雷被挖出,300亩左右的土地变成良田。王开学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自学成才,真可以称他为“无冕之王”。

不仅有这些无冕英雄在努力,国家也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扫雷行动,其间涌现了无数的排雷英雄,比如前几年被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杜富国,他们以巨大的牺牲,还给了边境居民一片无雷的净土。

但是,术业有专攻,排雷行为值得我们尊敬,但并不提倡我们去学习。生命无价,在没有任何防护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自身安全为第一要务。

农民大叔靠一镰刀锄头,29年来排雷上万颗,如今仍在排雷不敢收徒 - 天天要闻

“没有人希望住在雷区”,所有人都希望地雷能早日彻底清除,赶走这笼罩在八里河村上空三十多年未散的阴霾。

感谢千千万万站出来的英勇战士,和千千万了不起的平民英雄,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如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 致敬英勇战士,致敬平民英雄!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