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数学,所以常常考虑问题爱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求规律,很长时间以来总有一种念头,想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揭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甚至愿望着用概率预测着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总结自己走过的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主观概率在左右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夸张地说是在掌控着自己的命运,这个主观概率可理解为把用心努力并讲究方式方法,再加上调配好所能利用好的时间等同于分子,而分母则是自己、他人或者组织事先设立好的科学实际的目标愿景,如果,分子越大,分母始终坚定,那么,所得到的结果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自己小学升初中时,全校第三名,想想则是无意中坚信了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当时老师和家长对我的虽说有点偏高的希望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我学习和原动力和直接目标。这个“分母”在我小学五年是始终牢固不变的,而我实现它的“心理值”则随着年级升高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加大,所以,现在理解,那时“分子”不断的增加则是自觉的也是自然的,最后较高“概率值”的实现也是通过努力而“算出”的结果。参加工作以后,自己给自己定的“分母”则是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个目标通过工作实践、家人的鼓励、同事领导的鞭策始终没有改变。随着做一个‘名师’的“愿望值”的不断扩大,自己在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素质磨练上也自觉不自觉的加大了力度,这期间虽然有反复回落,但总的“概率值”在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也能慢慢感觉到,这一点可能是我前半生中最大的成功之处,今天的这样不错的“概率值”的结果,虽然也有不甚理想处,也有缺漏。但是他基本是我想要的,“算计”人生总要比“随机”人生甚至是“投机”人生来的优秀,来的心安理得。
不得不说客观概率在自己的前半生也占有近十分之一的分量,我是比较早的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的那种人,虽然也在有意地调整自己、更正自己,尽量避开劣势,发扬优势,但有些时候还是不可避免,跌了跟头。总结自己,优势发挥得还算可以,劣势避免得不及格,所以导致了我吃了一些比较大的亏,遭受了比较大的一些挫折,数年前的一次对我来说很大的挫折使我几乎半年才慢慢振作起来。那一次就是事先没有估算好,用我的劣势去拼别人的强势,输得片甲不留、一塌糊涂,事后我写了几千字的文字来剖析自我,也给我的妻子写了展露我灵魂的两封信,是我的妻子把我用从沮丧悲观中拉了回来。我要表达的是人生的客观概率如遗传素质、先天条件等难以改变,无法进行推理计算,只能依赖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而做出估计,只能以个体本身的素质和条件来衡量。我有时感觉,今后如果再有较大的失败和困境,多半也可能是客观概率掌握得不太好,没有懂得知己知彼,没有学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这应该我今后要注意的。
最后再说说“随机抽样”,我承认,随机抽样在我的前半生未发生过实际的好的作用,几乎全是消极,我每一次想走捷径,想不劳而获,想迅速致富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随机事件”在概率中确实占很大的部分,也是较重要的内容。但是,直到目前,在我的生活中,我越是把他看得越重,他带给我的伤害可能就越深。随机事件确实很诱人,我也想过再尝试,但是,说实话确实不敢再尝试。概率中有一条重要定律:小概率事件即不可能发生。什么是小概率事件,我的理解对我来说就是随机事件。
我期待着从自身理解的主、客观概率的平衡中求的人生的圆满,让等待从徒然变为准备,让压缩的时光重获意义,让人生的主观概率尽可能被放大,使人生的客观概率更加客观而适合我。尽量少走随机事件。让概率为我人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