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出现两次平台扣分了,无奈道德经确实很不错,忍不住还是想继续分享,找过平台申诉结果没有成功,如果真的被封禁了还忘朋友们理解!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故事吧![心][心][心][心]
从政之道
甘居下位--态度谦卑的刘邦
“无之为用”实际是种以退为进的智慧。鸿门宴上。刘邦便是凭借这一智慧从杀气腾腾的项羽手上逃脱。
刘邦曾和项羽在楚杯王面前约定:先人关中者为主。公元前 206 年,刘邦率领义军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当时,项羽刚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向关中进攻。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已经攻陷关中,十分生气。于是命令英布攻占函谷关,与刘邦驻扎于霸上的大军相对峙。
刘邦得知项羽的意图后,非常担忧。忙向谋士张良请教。张良问刘邦:"大王您估计一下,您的军队能够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张良便建议刘邦向项羽说明自己并不敢背叛项羽。刘邦答应了。
刘邦通过项伯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项羽。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张良交情甚笃。刘邦不但亲自接见了项伯,还和项伯约定结成儿女亲家,他对项伯说:"我进人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的名字,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项羽)的到来。我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进来以及发生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告诉项王我刘邦不敢背叛他。”项伯连夜回到项羽军营。把刘邦的话告诉给项羽,并劝项羽不要攻打刘邦。
刘邦当然想据关中为王,但以当时的情况看,相比于和项羽展开对决,向项羽示弱更加明智,至少可以碗保自己的安全,保存实力,待坐大之后再与项羽一争雌雄。毕竟,刘邦的目标是统一天下,而非仅仅取得一个关中。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就带着一百多骑来见项羽,在鸿门亲自向项羽请罪。项羽留刘邦喝酒,刘邦不敢推辞。席上,项羽东向而坐,刘邦则北向而坐。东为尊,北卑于东,刘邦特意坐在卑微的位置上,以示对项羽的服从。而项羽也对此心领神会,因此当他的谋士范增暗示他杀掉刘邦时,他假装没看见。范增只好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刺杀刘邦。项伯看在眼里,心下焦急,便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致使项庄无法找到行刺的机会。张良忙到军门处找来刘邦的侍卫樊哙,命他保护刘邦。片刻之后,刘邦借上厕所之机,与樊哙一起商量对策。
项羽见刘邦久久不回,便要都尉陈平来催。刘邦深知席上杀气腾腾,不想返回,但一想到出来时没有告辞,不大妥当,就犹豫是不是要走。这时,樊哙说话了:“干大事不拘小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是屠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干嘛告辞!”刘邦听了,不再犹豫,忙离开这是非之地,留下张良向项羽致谢。
张良回到席上,告诉项羽,由于担心遭到项羽的责备,刘邦已经先行离开。说罢,还献上一份玉斗作为谢礼。项羽听后,并未发怒,还收下了玉斗放在了位子上。
一场杀身大祸就这样被刘邦躲过了。很多时候,“无之为用”都体现在“放弃”上--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以便能拥有更好更多的东西。以刘邦为例,他据关中,流露出称王的意图,结果险遭不测。而他放弃关中,向项羽示弱,不仅化解了项羽的戾气,保全了自己,还为聚集实力后发制人奠定了基础。放弃了关中的刘邦最终得到了整个天下。
中国智慧奇书
进可治世兴邦 退可顿悟人生!
#后续陆续更新!聆听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