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方言时间长了
很多词儿会冷不防蹦出来
包括那些已经遗忘很久
几十年都不用的老词儿
昨儿个夜里写东西
熬到凌晨五点多才躺下
初秋的夜里睡不踏实
脑袋里做着浅梦,眼前虚晃着幻影
朦胧中回到尕时候
我赶着几只羊刚进院门
阿达迎面过来说道:
“就让你把羊躖回来么,又没让你去熬胶,
咋就磨蹭哩这么长时间?”
他话音未落,一只羊突然咩了起来
我一下就惊醒了,一头的汗
起来坐了良久,天已大亮,想起方才的梦
“熬胶”这个词儿一下亮了
赶紧拿过手机记了下来
熬胶,新疆土话音读为【náo jiǎo】
喻指“磨蹭、耗时费工”
或者“闲得发慌、无聊打发时间”
“熬”指“久煮”
“胶”有双重含义,既是指
“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等制成的
能粘合器物的东西”
也是指“胶着、陷入”
如:“你熬胶去了吗,现在才来。”
“他一天到黑闲得熬胶着呢!”
“走,出去耍走,蹲到房子熬胶呢嘛。”
熬,《说文解字》释为:“熬,干煎也。”
西汉扬雄所著《方言》释“熬”为:
“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
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
“熬”的古音有两个
《唐韵》记为“五牢切”,读【áo】
《集韵》《韵会》《正韵》记为“牛刀切”
读【náo】,所以“熬”读为【náo】
是古音在方言中的保留和遗存
北方多地的方言中“熬”都读为【náo】
“熬煎”都读为【náo jian】
只是音调有出入
熬胶,正音读为【áo jiāo】
指“用骨或皮或者树脂熬制黏胶”
在有些地方特指“熬阿胶”
熬胶需要长时间小火熬炖
属于慢工细活,得有人专门盯着
并且还需要不停搅动,也非常耗时
所以才引申出了“磨蹭、耗时、费工”
或者“闲得发慌、无聊打发时间”等义
歇后语“驴皮煮胶--慢慢熬”
驴皮熬制的驴皮胶制作时需用文火慢熬
指面对困苦,慢慢忍受,等待出头的时候
民间俗语有“熬胶不粘,做醋不酸”之说
形容人一事无成,什么都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