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2日,南京难民区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日本宪兵司令部发布的布告
自12月24日起,宪兵司令将签发平民护照,以利居留工作。凡各平民均须向日军办事处亲自报到,领取护照,不得代为领取,倘有老弱病人,须家属伴往报到。无护照者,一概不得居留城内,切切此令。
这是日军想出的捕杀无辜青壮年的又一花招。日军认为,在难民区内仍藏有2万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这些人必须予以“肃清”,因此,就想出了居民登记的方法。曾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冈本健三证实:“日本军占领南京之后,对于谁是良民,谁是便衣队,是分辨不出来的。
因此,日本军队就制发一种‘良民证’。”
登记地点设在新街口广场、金陵大学、金陵神学院,上海路、山西路广场等处。每次登记前,一般先由日军宣传:如果当过中国兵的出来自首,就可以保全生命,并获得工作;不然,查出来“格杀勿论”!结果,一些人被欺骗站了出来,还有一部分手上有老茧、头上有帽箍的被查出来,全部捆绑而去,或被机枪射杀,或成为日军刺刀演习的靶子
金陵大学“登记”点,从12月26日开始登记,在金陵大学校园和新图书馆避难的3000余名男子,被集中在金陵大学史威斯纪念堂前的网球场上,先由一名日本军官用日语向大家作了简短的演讲,并由翻译译成汉语,其大意为:“以前当过兵的或做过夫役的,都走到后面去。你们如自动承认,可以保全生命,可以获得工作,否认以经发觉,将立遭枪决。
在日军的恐吓、欺骗下,有二三百人走出了队伍,其中有的是放下武器的士兵,也有不少根本没有穿过军装,还有的因为弄不清“夫役”的意思,也跟着站了出来。
这二三百人,被五个、十个不等地用绳子捆绑在一起。他们当中的60人,被押进了一个高大的建筑物内,那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火光熊熊,每进去一队后,从里面都传出了凄惨的呻吟声和惨叫声。最后的20人,拼着性命冲破墙壁,狂奔逃命。
另一队人,经过五台山,被押解到了汉西门外的秦准河边。那里早已架好了一挺机关枪,“嗒嗒嗒”的枪声后,难民们一个个地倒下了,倒在了秦准河内,股股鲜血流入水中。还有一队青壮年,被用铁丝缚着手腕,两人捆在一起,在日军的押送下,来到了汉中门。他们被驱赶着,渡过秦淮河。四五个胆子较大的青壮年,利用夜色和墙垣掩护,逃脱出去躲藏起来。其余人则被继续驱赶着,来到北面的一块空地里。子夜时分,凄淡的月光下,传来一声声惨叫,凶恶的日本兵将锋利的刺刀刺进了这些难民的胸膛
冈本健三也证实了日军利用“良民登记”屠杀青壮年的事实:“我隶属的部队每天都在办理登记,叫他们填写出生年月、性别、职业等项目。可是,会写字的中国人很少,对于不会写字的人,就以口头说明。由于语言不通,能讲得清楚的算他运气不坏;如果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的,就认为他可疑,把他搁在一边,解决了事。当枪声响起来的时候,场内哭声大作,争先奔逃,可是四面八方都喷出机关枪的火焰,结果都是死路一条。那一次,大概解决了四五百人。”成千上万的难民,在日军欺骗下,带着无限的冤屈,惨死在日军的枪刀下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