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2021年07月15日20:45:08 资讯 1360

出了梅的苏州,又将开始迎来“蒸笼模式”,如何消暑成了这个时候苏州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许是24℃的空调房,也许是冰箱里冒着冷气的冰淇淋,也许是……


不过想想,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人们都是怎么消暑的呢?


01.

乘风凉


沈复的《浮生六记》里就记录了夏日乘风凉的情景:“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


现在看来,这段描写可不就是以前苏州人的纳凉日常?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家里大人就会吊来井水,往石台阶、天井里、青石路上浇去,除掉暑气准备乘风凉。


不消一会儿,各家的藤靠椅、竹靠背、长搁板就会纷纷出台。有的还搬出一张小台子,就在门口巷边吃夜饭。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乘风凉自然少不了邻里侃天侃地的情形,一般主讲人都是男人,女人多为听众,从传奇神话到天文地理再到家长里短,时不时引来争执和哄笑。


要说和乘风凉最配的,还是那一把家家都有的老蒲扇。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那时候的扇子只要一块多一把,既可以扇风降温又能驱赶蚊虫,可以说是人手一把的消暑神器了。无风时的小巷,基本人人都摇着蒲扇,一边扇风,一边不时地在身上、腿上“扑啪、噼啪”驱赶蚊虫。


02.

井水浸西瓜


井水西瓜则是苏州人消夏方式中最经典的一种,井水的好处在于天越热,水越寒气逼人,在没有冰箱的年代真如天然冰窖。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有时井水的温度要比外面的温度低上十几度,老苏州们都喜欢在井里冰点消暑的水果,其中最受喜爱的自然是井水西瓜了。


酷热夏日里,大人去买小菜,总会带回来一两只西瓜。家里孩子拿出网兜和绳子,把西瓜吊到井里去冰镇。午觉睡醒之后,才从水井里把西瓜拎起来。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这时候的西瓜,从皮到瓤都浸透了井水天然的凉气,混着瓜果的清爽味,一家人饱啖一顿,暑气全消了。


03.

老冰棒


“啊吃棒冰啊——赤豆格棒冰”那个提着木箱叫卖的声音,至今都萦绕在老苏州人的耳边。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每到夏天,卖棒冰的生意人就会沿着大街小巷兜售棒冰,一般是背着一只三夹板木箱,也有的拎着一只敞口式的保温瓶,后来变成推一辆小车,走街串巷,一路叫卖。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从开始的几分钱涨到后来的几毛钱,小伙伴们的零花钱就这样嗖嗖地没了。不过酷暑里咬上一口凉嗖嗖的棒冰,甜滋滋的,消暑解馋,心里自然是乐开了花。


04.

酸梅汤


以前夏季,苏州人消暑除了西瓜、棒冰之外,最热衷于喝酸梅汤。


酸梅汤醇香质纯,以冰镇之,又甜又酸,沁人心脾,其味能挂喉不去,自古就是苏州的消暑佳味。清赵翼有诗云:“园丁种树岂因花,为卖酸浆冰齿牙。”说的正是苏州的酸梅汤。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在夏日炎炎的天气,饮一口冰凉的酸梅汤,入口酸溜溜、甜咪咪的,独有的酸甜香气直达心底,细品其中滋味,回甘醇香,足以淡化夏日的一切烦恼。


05.

青蒿茶


大暑节气前,苏州进入“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而老苏州有冲泡青蒿茶喝的习惯。农历六月酷暑季节,青蒿茶芳香而散,善解暑热。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旧时,苏州人家中大多会备一只搪瓷钵头,清早起来,烧开水,在钵头里放上一两把青蒿,泡一钵头的青蒿茶。青蒿是一种天然植物,有心的人家早早就托人从乡下带来,或者去药材店觅得来。


泡出的青蒿茶颜色像红茶,有一种野草香,喝在嘴里虽有些微微的苦,但却十分爽口。青蒿茶还特别耐冲泡,一缸茶泡到傍晚时,家人有时还会舀点茶水冲泡在饭中,搭点萝卜干,就是一顿简单又清爽的晚饭。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在那个冰箱空调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夏日的夜晚,褪去了白天的炎热,一丝凉风,一把蒲扇,满天星斗,泡过井水的西瓜,冰凉甜蜜。原来小时候的夏夜,没有空调也很快乐。


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苏州人都是如何消暑的? - 天天要闻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