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中俄两国联合研制大飞机“CR929”的关键时刻,俄罗斯突然变卦,在发动机技术的转让上与中国方面产生了更大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中俄合作遇到了难题,而且目前来看能够跨过这个根本问题的办法很少,CR929项目甚至很可能就此夭折。不过,中国专家指出,俄罗斯既然拒绝合作,那“我们就自己造”!
据了解,中俄两国在大客机的技术上存在互补,俄罗斯拥有关键的发动机技术,而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包揽几乎所有的大客机部分,因此两国显然有互相配合的基础。另外,由于中国存在基本的大型客机市场,而俄罗斯本身也需要通过大量的技术出口发展来赚钱,毕竟其本身经济就不是很好,今年以来的航空业发展更是陷入困境,但只要能够拥有中国的市场份额为底,那么便就有了一批基础用户。
这里需要知道的是,目前世界上的航空业被美国和欧洲等少数航空公司垄断,波音和空客占了大头,哪怕是中俄两国的航班中也少不了他们的份额,因此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想在国际市场上抢饭吃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先从两国国内市场下手。俄罗斯自己建造一架飞机可以,但效率不高。而中国发展缓慢,虽然已经有了CR919,但那毕竟只是中型客机,大型客机的发动机依然是个技术难题,因为外部环境的冲击,合作便“顺理成章”。
不过很显然,俄罗斯虽然已经从苏联解体后的“破落状态”恢复了不少,但还是没钱,而且外面还有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几个国家虎视眈眈,仅仅依靠卖石油之类的资源以及武器显然没办法支撑西方压迫下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形势,剩下能够依靠的就只有一些技术上的“底牌”能支撑市场了。中国需要核心技术来提升影响力,但俄罗斯又需要核心技术来获利维持经济,两国在合作建CR929的事情上便谈崩了,俄罗斯变卦虽然情有可原,但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自己造了。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产业发展相当完善,造个大型发动机并不困难,只是技术突破需要的经验和积累时间长,当下补短板的需求又紧,才不断试图与俄罗斯合作换现成的。很多专家都指出,中国一直在做两手打算,自己造与合作并行,就像当下的半导体产业一样,不放下核心技术的研发,但同时也给合作“打开大门”。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和而不同”,中俄两国哪怕存在分歧,闹掰了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全世界的国家都在不断发展,亚洲地区各国讲“独立自主”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这显然说明了中国外交政策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又不是美国,不会做世界霸主,更不会强求任何国家做些什么,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两国存在分歧本身就是正常的,这与美国霸权下的技术封锁以及政治上的“冷战思维”有根本的区别。
因此,虽然CR929项目因为俄罗斯拒绝技术转让而变卦,但这并不会妨碍两国一直不断发展的友好关系,当下全球都面临航空业的危机,正是中国和俄罗斯发展自身科技的好机会,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两国还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哪怕中国靠着当前的发展状况能单独造出来CR929,其实最终也还是需要靠着合作来拓宽市场,现在的合作哪怕遇到困境,不过未来的发展还是一片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