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兵力已超15个旅!难怪乌军总司令坐镇,要哈州大反攻了

在哈州北部战事重启时,乌军在第一线主要部署的兵力是第125领土防卫旅、第7边防支队和海妖营的留守兵力(该营机动部队在恰索夫亚尔)。

在哈尔科夫城及周边防区,乌军尚有第113领土防卫旅、第15边防支队(即进攻卫队中的“钢铁边境”机动旅)、国民卫队第5旅、第13机动旅、欧米茄特种部队第2突击队、国防部情报总局帖木儿特种部队、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反俄武装等。

从这些部队的构成可见,绝大多数都是轻步兵单位,缺少正规军作战力量。

俄军攻势开始后,第一线的乌军迅速溃败,首先顶上去的就是这些驻在哈尔科夫城,主要承担袭扰俄边境的特战和守城单位。

但指望这些部队跟俄正规军长期对战,总不是个办法,乌军迅速更换了哈尔科夫方向的指挥官,以副总参谋长亲自指挥作战。

第一批抽调而来的援军是:

a:库皮扬斯克战区,就近抽调的第57摩步旅;

b:恰索夫亚尔战区,抽调第17坦克旅、第42机步旅、第92突击旅和第93机步旅一部;

c:阿瓦迪夫卡战区,抽调第71猎兵旅;

d:扎波罗热战区,抽调第82空突旅。

上述旅队中,半数为乌军老牌旅;新军旅中,第71旅、第82旅为原先的战略预备队;第42旅也是去年才组建的部队。

因此,乌军第一波抽调的6个正规旅中,精锐度和实力完整度还是比较高的。

随着这批援军的陆续抵达,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也集中超过10个旅的部队,而当面俄军加上预备队至多10个团,乌军处于守势的话问题不大。

而在乌军决策要在哈尔科夫方向反攻一波的背景下,就还得增兵才行。

乌军第二波增援的部队,就更有意思了,大致番号有:

a:总参谋部直属第101旅,这个旅光看名头就知道不简单了,它是常驻基辅,负责守卫乌军总部的最高级警卫部队,俄乌开战后除了参与基辅保卫战外,基本不到前线参战;

如今,西尔斯基将这支警卫旅也拉上哈尔科夫前线,可见确实是下了本钱的。

b:从扎波罗热战区抽调国民卫队第3机动旅,这个旅在战争初期就驻在哈尔科夫城,配合正规军取得了哈尔科夫保卫战的胜利。

如今西尔斯基将当年哈尔科夫守城战的功勋部队调回,也算是有的放矢。

c:从恰索夫亚尔方向抽调国家警察lyut突击旅,从名称就可看出,这个旅是从国家警察单位中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的,也是进攻卫队系统改革中,最早的8个旅之一。

lyut突击旅组建后,主要是在阿特木斯克南翼参与反攻作战,战损严重后后撤整补,但也同时作为恰索夫亚尔方向的预备队。

d:从赫尔松方向抽调海军陆战军第36陆战旅,这个旅的番号很有名,毕竟该旅主力和亚速团主力是整个俄乌战争中,唯二被全歼的单位。

不过亚速团后来秽土转生,成为国民卫队第12机动旅,而第36陆战旅也得到重建,曾参与了2022年赫尔松大反攻、2023年上半年的顿巴斯轮战、2023年夏南顿涅茨克方向大反攻、2023年秋冬赫尔松渡河作战等。

由于乌军在赫尔松方向的强行送人在今春以后力度大减,而是主要转入休整状态,所以第36旅的实力恢复情况也较好。

e:从边防卫队系统中增调了哈特旅,这个旅是乌军边防卫队系统中三支机动旅之一,跟上文中提到的钢铁边境旅、lyut突击旅和国民卫队第3机动旅、第13机动旅属于同一类型。

f:为增强近战力量,乌军还增调了第8特战团、乌克兰志愿军第7营、第8营及其他一票民族主义武装和部分独立机动营。

以上乌军通过两个波次的增兵,增援了超过10个旅主战部队和一票独立团、营。

加上哈尔科夫边境和哈城内的驻军,乌军在增援之后,光是旅级建制就超过了15个,加上大量的特战、民族主义武装和俄/白反贼武装,使得哈州方向的乌军集团实力相当可观。

毫不夸张地讲,西尔斯基已经将乌军除了第150-159旅(实际上至少第153旅已经将无人机分队派往哈州增援)和海军陆战军主力之外,几乎可以抽调的大部分力量都调往哈尔科夫。

根据最近渡河投降的一名乌军陆战队员供述,其所在的旅队近期也要调往哈尔科夫,说明乌军还有继续下本钱的趋势。

而且哈州战事重启以来,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很快便坐镇而来,手握如此规模的机动力量,也难怪现在乌军在哈尔科夫展开反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