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军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见了它直发慌,却被戏称为野鸡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

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丢盔弃甲的英国陆军虽然保住了几十万的有生力量,但是却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由于担心德军很快就会登陆本土,加上早已领教过了德军坦克部队闪电战的威力,因此对于反坦克武器的研发与装备被英国人当成了头等大事。当时英国陆军已经装备了2磅反坦克炮(40毫米)跟6磅反坦克炮(57毫米),这两种反坦克炮对付当时的德军主力38t、三号早期型坦克也算是绰绰有余,然而英国人明白德国正在着手研制更加强大的新式坦克,自己的6磅反坦克炮倒是只怕是有心无力,上马研制新型反坦克炮迫在眉睫。

二战各国坦克穿甲弹,左二就是17磅炮脱壳穿甲弹,个头不大,威力却十分惊人。

1941年4月15日,英国与军火供应商在伦敦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一种新的反坦克炮,其应当能够与德军的75毫米反坦克炮旗鼓相当,他们要求新的反坦克炮必须能够在800码的距离上击穿120-150毫米表面硬化装甲,其口径被限定在3英寸(76.2毫米),弹重17磅,大名鼎鼎的17磅炮由此问世。这里需要说明一下6磅炮、17磅炮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在前装炮时代,欧洲人习惯使用火炮发射的炮弹的重量来命名火炮,比如1磅炮就表示这种火炮发射1磅重的炮弹。随着时间的退役,使用火炮口径来命名成为了主流,唯独守旧的英国人,却仍然保留了这种传统的叫法。

▲博物馆里面的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底,大部分研发工作已经完成,17磅炮此时已经初露雏形,到了第二年春天,皇家兵工厂已经开始建立了一条原型生产线。就在当时,北非战场上,德军装备的一种新型坦克开始初露锋芒,那就是虎式坦克,虽然这种坦克当时装备数量还少得可怜,但是仍然给了英美盟军极大的震撼,英国的6磅反坦克炮跟美国的75毫米短管反坦克炮面对虎式坦克非常无力,英国人的先见之明终于发挥了作用,首批100门试生产型17磅反坦克炮马上被运送往北非,成为了对抗虎式坦克的唯一希望,也拉开了17磅反坦克炮与虎式坦克这一对老冤家不死不休的博弈的序幕。不过在当时,17磅炮的全部设计生产工作根本就没有完成,最大的问题就是炮架都没有设计好。

不过战争可不等人,情急之下,英国人将这批试生产型的17磅炮装在了25磅榴弹炮的炮架上以应急,反坦克炮配上榴弹炮炮架效果虽然不佳,但是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批试生产型17磅炮通常称为17/25磅反坦克炮,代号为“野鸡”炮。而17磅炮正式定型并且投入批量生产,则要等到1943年了。

▲传奇的德国虎式坦克,同样传奇的17磅炮一度是对抗它的希望。

17磅炮口径76.2毫米,全重达3吨左右,炮管为55倍口径,长4.191米,射界为左右60度,俯仰角为负6度到16.5度。制退器为球型单室型,为了平衡重量炮的后座机制也略长,其他结构也沿用了6磅炮的一些设计。17磅炮之所以被称为虎式杀手,与它强大的穿甲能力有很大关系.

17磅炮使用的炮弹型号不少,主要包括Mk.3T、Mk .4T 、Mk .8T被帽穿甲弹(APCBC)与Mk.1T脱壳穿甲弹(APDS),MK.8T型被帽穿甲弹,弹头重量约7.71kg,可以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25毫米厚的30°倾斜放置的硬化装甲钢板,在1000米距离上仍然可以击穿118毫米30°钢板,然而这还只是被帽穿甲弹,因为17磅炮的杀手锏——MK.1T脱壳穿甲弹威力几乎可以用惊悚来形容,其弹头重量约3.458kg,同样是30°倾斜装甲钢板,500米距离穿深高达187毫米,1000米距离穿深170毫米,1500米距离穿深153毫米,哪怕是到了2000米距离上,穿深居然还有135毫米!如果换成垂直装甲,则是256/233/213/194mm。

▲17磅炮的炮口制退器,后坐力太高是17磅炮的痼疾,为此英国人不得不在炮口制退器上下了不少功夫。

没有比较就看不出来17磅炮的强大,美国谢尔曼M4A3E8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炮,发射被帽穿甲弹时,在500米距离上能够击穿94毫米厚的30°倾斜钢板,苏联的T-34/76坦克装备的76毫米反坦克炮,面对同样的条件穿深只有79毫米,哪怕是T-34/85坦克的85毫米炮,同样条件下穿深也不过90毫米,可见17磅炮在盟军里面实在是头等反坦克神器。

那么与传统火炮强国德国比如何呢?黑豹坦克的75mm/L 70长管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4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钢板,发射硬芯穿甲弹为199mm,虎式坦克的88mm/L56“短八八”炮发射Pzgr.40穿甲弹时500米距离穿深是156毫米,1000米为138mm,发射硬芯穿甲弹为200/179mm,而虎王坦克的88mm/L 71“长八八”500米穿深为217mm,1000米为204mm硬芯穿甲弹则是282/257mm。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7磅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远远超过其美苏同口径同行,也比它的对手88毫米“短八八”和75mm/L70更强,仅有“长八八”可以压过一头。

考虑到虎式坦克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02毫米垂直装甲,17磅炮发射的脱壳穿甲弹想要撕开虎式坦克装甲简直是易如反掌,哪怕是在2000米距离上,脱壳穿甲弹仍然能够有效击穿虎式坦克正面,屠虎杀手实在是名不虚传。

▲战场上的17磅反坦克炮,无疑是盟军手里的屠虎利刃。

如此神器,英国人自然要想办法搬上坦克或者是坦克歼击车上面,不过由于17磅炮炮身巨大、后坐力巨大的问题困扰,英国人着实废了不少劲,搭载17磅炮的坦克/坦克歼击车包括A30挑战者巡洋坦克(约生产200辆)、谢尔曼-萤火虫坦克(约生产2000辆)、弓箭手坦克歼击车(约生产650辆)跟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约1100辆),还不算其他没有服役的试验车型,这些总数近5000辆的17磅炮搭载车无疑是盟军最为仰仗的虎豹猎手,有传言称德国王牌坦克手魏特曼就是丧命于17磅炮(萤火虫坦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