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突遭进攻,三小时内毫无反应:一天炮弹比以往一整年都多

以色列突然遭到来自哈马斯的猛烈袭击,在40分钟的火箭弹浴雨式轰炸下,以军竟毫无反应达三小时之久。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袭击,是否暴露了以色列准备不足的软肋?

这一事件无疑对以色列军事威慑力造成了强烈的震撼。此次防守失利反映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这无疑将动摇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地位。以色列的防空和反击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一、意外之处

这次突袭对以色列情报系统造成了极大冲击。以色列一直自诩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情报系统,不仅渗透各派系组织,还长期监控哈马斯在加沙的一举一动。

以军高层一直坚信,哈马斯任何重大军事行动,以情报系统都能提前数日探知。这次哈马斯的袭击对特拉维夫等城市的袭击,以情报系统完全没有获取任何风吹草动。

直到火箭弹突然朝特拉维夫等城市飞来之时,以军各单位也没有接到任何提前警报。这充分暴露了以色列情报系统的失灵:对哈马斯武装的监控出现漏洞,对其袭击计划的探知失效。

以军一直倚仗自己强大的防空系统,尤其是“铁穹”反导系统,来应对来自加沙的火箭弹威胁。但这次40分钟的火箭弹袭击中,“铁穹”系统却失灵了,没有发挥正常的拦截效果。

在特拉维夫等城市,基本看不到任何被“铁穹”拦截的迹象,火箭弹直接打进了民用地区。“铁穹”系统软件和雷达感知能力似乎均出现了问题,导致失灵。

这次“铁穹”的失效,直接导致以色列重要城市遭到了如此猛烈的火箭弹袭击。它暴露出以军防空系统并非百分之百有效,存在被敌手找到破绽的风险。


以军一贯强调,一旦遭到袭击,能够在十几分钟内组织反击,迅速打击敌方发射点。这种迟缓反应暴露了以军在协同作战、指挥调度、流程响应上的严重问题。

二、原因分析

这次袭击中,哈马斯使用的火箭弹射程和精度都比以往有显著提高。这次使用的火箭弹射程可达150公里,不仅能打击特拉维夫,甚至能打到海法等北部城市。

这表明哈马斯已经装备了更先进的自制长射程火箭。这些火箭的命中精度也大幅提高,能有效突破以色列的铁穹系统。哈马斯的这些军事进步,显然出乎以色列的意料。

这次“铁穹”防空系统的大规模失灵,暴露了它存在的一些技术缺陷。“铁穹”雷达系统可能存在盲区问题,无法全方位覆盖以色列上空,哈马斯找到了这些监测盲区。

“铁穹”依赖的识别算法也可能存在被特殊制导火箭欺骗的漏洞,导致部分火箭无法被正确识别而得到放过。当面对高密度火箭突袭时,“铁穹”的拦截系统反应速度可能也无法跟上。

这次以军迟缓的反应,暴露出情报部门与作战部门之间协调失效,情报来源无法快速转化为可执行的目标信息。空军和陆军之间也未建立有效沟通,导致兵种之间脱节。

军方的应急预案和作战流程存在漏洞,无法在遭袭后快速启动反击机制。反而出现了各部门相互等待的现象。军方的战时指挥关系也存在模糊,导致军方不敢随意反击。

总结:

这次突袭暴露了以军在情报预警、防空拦截、指挥反应等多个方面存在的严重漏洞,使其雷声大而雨点小的威慑力遭到强烈质疑。

一个看似庞大强大的军事系统,也可能存在意想不到的软肋。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冲突,是否预示着中东力量对比进入新的变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