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代中程地地战术导弹东风二号点火升空

1960年,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后,由钱学森带领的导弹队团队开始自行设计中近程地对地导弹“东风二号”。

1962年3月21日,第一枚“东风二号”在茫茫戈壁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发射仅69秒后,导弹坠毁。发射失败后,钱学森第一时间和同事赶往发射阵地。在天寒地冻的大漠中,他带领大家花了3天收集导弹的残骸和碎片,一个小的螺丝钉都不放过。钱学森鼓励大家不要有过多的压力,更要不怕承担失败的责任。钱学森还制定了一个原则:把一切问题都消灭在地面上,导弹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

历经一次次总结和改进,两年多后,修改设计后的导弹“东风二号”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新的“东风二号”再次被运往酒泉发射场,重新发射试验。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场点火升空,准确命中1000公里之外的预定目标,从此翻开我国导弹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将军和科学家们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钱学森高兴地说,如果说两年前我们还是小学生的话,现在至少是中学生了!

1966年“东风二号”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东风-2A),可携带1500公斤高爆弹头,或1枚1290公斤的威力为2万吨TNT当量核弹头(东风-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