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锦衣之上》,真实的锦衣卫可不是剧中这样的

2020年03月26日13:04:22 军事 1489

大眼

摘要:最近以明朝锦衣卫为背景的古装剧《锦衣之上》很火,锦衣卫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剧中表现的锦衣卫,和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却相差太大了。

看过了《锦衣之上》,真实的锦衣卫可不是剧中这样的 - 天天要闻

最近以明朝锦衣卫为背景的古装剧《锦衣之上》很火,锦衣卫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特务机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剧中表现的锦衣卫,和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却相差太大了。

在剧中,两位男女主角分别是锦衣卫和六扇门的人,却在一起联合办案。这在真实的历史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锦衣卫和六扇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就好比今天的军事情报部门和公安怎么可能会联合办案?即便遇到大案要案,需要多部门联合办案,也不会让军事情报部门来参与普通的刑事案件,退一万步说,就是需要军事情报部门出马,也一定是分两条线来分别展开调查,相互监督相互 佐证。

那么,历史上的锦衣卫到底是个怎样的机构呢?

要说锦衣卫,首先就得说说明朝的卫所制。明朝的军事制度就是卫所制,实质上卫所是明朝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明朝军队的编制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的主官叫指挥使,一个卫编制兵员五千六百人。卫以下有千户所,千户所的主官叫千户,每个千户所编制兵员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户所以下设百户所,百户所的主官叫百户,每个百户所编制兵员一百一十二人。各府县的卫所统归都指挥使司管辖,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和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并称三司,分别掌握一省的行政、司法、军事,都司的主官叫都指挥使,是一省的最高军事首长,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各都指挥使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同时也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看过了《锦衣之上》,真实的锦衣卫可不是剧中这样的 - 天天要闻

京都的卫军则和地方有所不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京军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三大营的兵员除了来自京师卫军外,还有从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的卫所选调轮换,所以是全国军队的精锐,总兵力大约在十五万到二十万;第二种是皇帝亲军,通常由太监统领,直接听令于皇帝。

卫所制的兵士都有军籍,世袭为军人,平时屯田或驻防。遇有战争,朝廷任命将领,率领从各卫、所抽调的士兵征战。卫所制有些像世兵制,又有点和唐代的府兵制相似。这一军制是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军队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军事制度。

而锦衣卫就是卫所制的一个卫,当然是一个和普通的卫大不一样,非常特殊的卫。

锦衣卫的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负责掌管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整编禁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和十二亲军卫的府军前后左右卫、金吾左右卫、羽林左右卫、虎贲左右卫不同,锦衣卫的前身是仪鸾司,负责皇帝的仪仗,所以穿戴都很讲究,锦衣鲜马光彩亮眼,所以得名“锦衣卫”。

这个职能基本上和传统的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大汉将军”。这些人虽然叫“将军”,其实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同时也兼任保卫工作。其实就是在皇宫大殿上的“桩子”。当然,这些“桩子”也不是等闲之辈,一般都是人高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气十足,声音宏亮,从外表上看都是非常威严。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增至5000人。

看过了《锦衣之上》,真实的锦衣卫可不是剧中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大汉将军还担负一项工作,就是“执掌廷杖”。廷杖是皇帝用来教训大臣的一种刑罚。一旦哪位大臣触怒了皇帝,被处以廷杖,就会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然后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棍棒就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袋的四角,抬起来再重重摔下。廷杖之刑对受刑者的肉体和心灵是双重打击,尤其是对士大夫出身的大臣,更是如此。而且这一刑罚,也是明朝所首创。

锦衣卫第二项职能就是“巡查缉捕”,这也是锦衣卫和历代禁卫军以及明朝其他亲军卫最大的不同之处。朱元璋建立锦衣卫最初也只是负责仪仗和警卫,但后来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到传统的司法机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来不太顺手,于是就给锦衣卫增加了这项职能,使之成为皇帝的私人警察。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设立,专门办理皇帝亲自指定的案件。

北镇抚司还负责管理诏狱。所谓“诏狱”,和普通监狱不同就在于“诏”——天子之令为“诏”。顾名思义,“诏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也就是说,“诏狱”关押的都是皇帝不经过常规司法系统直接下令逮捕的钦犯。而根据皇帝命令执行逮捕的锦衣卫校尉也被称为“缇骑”。锦衣卫缇骑的数量,最少时为1000,最多时达到了6万之众。

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这样一来,一切刑狱事务就不用再盖锦衣卫印信,也可以不用报告锦衣卫指挥使。北镇抚司的地位更加独特,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也不用经过锦衣卫自己的系统,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甚至处决犯人。这个权限可以说是相当恐怖的,是可以不经过正常司法程序抓人关人杀人,用“无法无天”来形容也不为过。锦衣卫因此成为令人谈虎色变的恐怖魔窟,这也是锦衣卫后来被认为是特务机关的原因。

南镇抚司则是负责锦衣卫内部的法纪、军纪,有点类似于锦衣卫的监察部。

看过了《锦衣之上》,真实的锦衣卫可不是剧中这样的 - 天天要闻

同时锦衣卫也负责搜集军事情报,以及策反敌方将领。在永乐年间对蒙古战争和万历年间对日本的战争中,都有值得称道的成绩。所以,锦衣卫还兼有军事情报机关的作用。因为,从本质上说,锦衣卫是属于军队系统,和刑部、大理寺行政体系的侦缉巡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锦衣卫来担负军事情报,也就顺理成章了。

锦衣卫的最高首领是指挥使(正三品),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品级不算很高,但权力非常大。指挥使以下依次是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也就是南北镇司的主官)、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副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

说到锦衣卫,自然要说说衣服。现在由于一些影视剧的渲染,很多人都以为锦衣卫的标配就是飞鱼服绣春刀。实际上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蟒袍是皇帝特别恩赏的赐服,严格来说并不是正式的官服,而是一种荣誉。蟒袍顾名思义,自然是衣服上有蟒的图案。有绣两条行蟒纹于衣襟左右的单蟒服,有除左右襟两条行蟒外,在前胸后背再加正面坐蟒的坐蟒服,还有除前胸后背饰蟒纹外,在袍裙当膝处饰横条式云蟒纹装饰的膝襕。坐蟒服是最高级的样式。

飞鱼服则是仅次于蟒袍的一种正式服饰,顾名思义,就是绣有飞鱼图案的官服,而且是要有一定品级才能穿的。斗牛服是因为绣有虬属兽斗牛而得名,比飞鱼服低一级。

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御林军使用的佩刀。早期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当时日本的倭刀特点,到后期更偏向于明代的工部腰刀。需要说明的是,绣春刀并不是锦衣卫的制式兵器,而是由皇帝赏赐的。“绣春”一词来源于杜甫的诗句“绣衣春当霄汉立”,宋朝皇家园林叫“绣春园”,所以到明朝,就用“绣春”来给皇帝赏赐锦衣卫、御林军的佩刀命名,以表示锦衣卫、御林军与皇帝的特殊关系。

到明朝后期,锦衣卫的地位逐渐降低,以至于比东厂——全称东缉事厂,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由皇帝的亲信太监担任首领,和锦衣卫一样,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不经常规司法机关程序进行缉拿、审讯、关押的特务机关——还要低,甚至沦为东厂的附庸,被并称为“厂卫”。

锦衣卫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一直到1661年南明永历帝,历时长达279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纵观有明一朝,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这样奸佞酷吏的指挥使。既有过对外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也有过依附东厂,构陷忠臣的卑劣行径。但总的来说,锦衣卫主要还是作为皇帝监视大臣的工具,除了众所周知的各种罪恶之外,也有一定正面作用,是制裁官僚阶层的腐败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也负责一部分军事情报工作。说到底,就是明朝皇帝用来监视大臣最有效的工具。

最后再说一点,很多人以为,锦衣卫是只有明朝才有,其实清朝也有,满清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但是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就改称銮仪卫,所以清朝的锦衣卫实际仅仅存在一年,难怪很少为人所知。

最后归纳,所谓锦衣卫,首先是军人,而且是负责皇帝警卫和情报搜集的军人,其次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爪牙——不过后期,皇帝更信任东厂西厂,因为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太监,皇帝更为信任的家生奴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放开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亿美元 - 天天要闻

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放开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亿美元

美国时间4月11日晚,特朗普终于还是偷偷服了软,美国海关和与边境保护局,偷偷的修改了关税规则,针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以及半导体相关等电子产品,不再征收“对等关税”,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地区的产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对等关税,直接不收
个税起征点太低?14亿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终于有了答案! - 天天要闻

个税起征点太低?14亿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终于有了答案!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个税起征点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上调个税起征点,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同时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那么,在中国14亿人口中,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人数究竟有多少?而个税起征点又应上调至多少才更为合理呢?
上涨!4月13日猪价来了…… - 天天要闻

上涨!4月13日猪价来了……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4月份,市场存在看跌的心态!一方面,生猪供应水平增加,4月标猪出栏对于去年6月母猪存栏,由于去年5~11月份,母猪存栏逐月增加,本月,适重标猪供应水平进一步改善,供应宽松的基本面持续!不过,机构预估,4月份,集团猪企出栏计划或将增加3.25%
氧化铝“疯狂过山车”:历史新低后将何去何从? - 天天要闻

氧化铝“疯狂过山车”:历史新低后将何去何从?

Wind数据显示,4月11日,我国氧化铝平均现货价格指数(下称“氧化铝现货价”)连续四天跌破3000元/吨关口,以2895.00元/吨报收,创下自2023年8月10日以来的新低。期货市场上,氧化铝主连合约于4月9日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低(2663元/吨)后,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