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本次印巴空战当中,中国装备的表现,打破了外界过去对于中国装备的所有质疑,同时也更新了他们对于现代战争的认知:俄乌冲突并非未来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体系为支撑的现代空战,才应当是军事力量的发展方向。
当然,按照巴基斯坦方面所公布的更多细节来看,这次歼10CE所扮演的角色非常有趣,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歼10CE这次所斩获的战果,其自身并没有承担主要的作用,担任引导工作的反而是位于二线的预警机,也就是实现了真正的“A射B导”。意味着巴基斯坦空军,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新时代的的空中作战体系,较之于对面的印度军队完全拉开了代差。
而作为巴基斯坦军队的“师傅”,解放军对于这套体系的理解极其深刻,不仅在空战层面上落实了这一套全新体系建设,在海战领域上也有着极高的建树,搭配现有的远程打击武器,已经能够对强敌实施有效威慑,真正做到千里之外取敌上将首级。
01.055大驱也能做到同款能力
根据央视新闻在近期的报道称,055大型驱逐舰二号舰“拉萨”舰,近期在某海域举行实战演训,舰上的官兵接受了央视新闻的采访。报道提到,该舰的海军一级上士王铭尉表示,“拉萨”舰通过所搭载的数据链,能够与空中的预警机进行战场态势互联,这是一种典型的拓宽
场态势感知能力的手段,在对海、对空作战上,能够为“拉萨”舰指示超视距目标。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里指的“超视距”,并非是空战领域的特定名词,并不是我们常知的视距之外的空中作战BVR,而是一种更加全新的战场理念,近似于这次印巴空战当中,歼10C所扮演的角色。
从具体描述上看,王铭尉所提到的“超视距”,恐怕指的是超出“拉萨”舰所搭载的雷达的探测范围之外的更远的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拉萨”舰其自身的定位,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海上作战平台,更像是一个信息汇总处理并且兼顾打击能力的节点,作为新时代海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02.千里之外能够击沉航空母舰?
尽管从理念的角度上来说,CEC协同交战体系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89年,就已经于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加装了相关的设备,在海军编队层面上已经能够实现协同交战。但较之于美国海军,中国海军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配备了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鹰击”-21型舰载反舰弹道导弹,这也是中国“区域拒止”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弹服役之时,许多人都认为,由于这款导弹的射程,已经超出了常规驱逐舰的火控雷达引导范围,具体的使用方式,或许就是基于协同交战理论所实施的,也就是通过探测范围更远的预警机进行引导。如今,央视公开宣布了“拉萨”舰具备这一能力,也相当于变相承认了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具备千里之外打击敌方航空母舰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过去的传统水面作战,这种新打击方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区域拒止”能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局限性,将打击的主要任务,全都交给陆基反舰弹道导弹来执行。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这既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在解放军反隐身体系已经完成建设,隐身歼击机群装备量迅速扩大的大背景下,对手不可能,也不敢深入深入中国内陆,用对付苏联的战法,用隐身轰炸机对这些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车进行猎杀。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海军终究还是要“走出去”的,以陆制海理论固然可以缓解压力,但也不能成为海军的“温床”,而这套全新体系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03.未来海战会如何发展?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当中的分量进一步加重,维护海外利益的需求也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未来的主要任务,但与美国不同的一点是,中国并没有在海外拥有着大量的军事基地。
尽管存在吉布提这一个支点可以用于补给,但这也仅仅是能够支撑得起亚丁湾护航编队,这样的小规模存在舰队而已。一旦整体规模扩大到1到2个航母战斗群,这个基地在情报后勤上所能提供的支持,那就只是“杯水车薪”了。
在这个大前提之下,依托于全新的对海打击体系,抵消强敌在全球范围内所拥有的“基地优势”,歼灭对手有生力量,取得制海权,同时保卫海上交通线,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
同时,这一类远程打击手段并不应该只局限于用在对付航母上,在海外干涉任务之时,射程上千公里的远程导弹,也足以让海上编队远离传统威胁区,实现真正的“防区外攻击”。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如今的美国军队内部普遍存在一种焦虑,担忧自身的海上霸权遭到挑战,可无论他们担不担忧,事实就一直摆在这里。
光是从过去五年以来,双方舰队增量的对比上,就可以明显发现,美国后继乏力,且舰队老化所需要的新船也“青黄不接”。30多年前的美国军队服役的主力舰是“阿利•伯克”,却不曾想,30年之后的美国军队,依旧是在这一型舰船上进行缝缝补补。这背后体现出的不仅是美国科研能力的全面下降,也是综合国力衰退的一个重要体现,中美之间已然攻守易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