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江岸区,有一条静谧却满含厚重历史的小路—— 陈怀民路。它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一位英勇空军英雄陈怀民的故事。
1938年5月,一位身着旗袍的年轻女子,决然地投身滚滚长江,以殉情之姿追随深爱的人而去,她就是陈怀民的未婚妻王露璐。陈怀民究竟是怎样的人?武汉又为何会用他的名字命名街道?
陈怀民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陈子祥早年东渡日本求学,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求学期间,一个日本同学无端挑衅,陈子祥愤而还击,一巴掌打掉对方耳朵。传说这个日本学生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不过这尚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下,陈怀民从小习武,立志保家卫国。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年仅16岁的陈怀民毅然加入学生义勇军。战场上的残酷让他深刻意识到制空权的重要性,他渴望中国能拥有强大的空军。当年秋天,中央航校招生,陈怀民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坚定信念顺利入选。在航校,他学习刻苦、训练认真,连美国教练都夸他天赋过人。一次篮球场上的偶然相遇,他结识了浙大校花王露璐,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许下相伴一生的誓言。
1937年8月14日,中国抗战史上第一场空战在杭州笕桥上空打响。日军骄横轻敌,战斗机甚至不护航就出动轰炸机。陈怀民和战友们抓住战机,英勇迎敌,最终以6 : 0的战绩完胜,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几天后,日军20多架飞机空袭南京,陈怀民驾驶编号2405号霍克飞机升空作战。面对时速更快的日军96式舰载战斗机,他毫不畏惧,率先击落一架敌机,又击伤4架。在日军围堵下,他的座机油箱被击中起火,为保全飞机尝试迫降,却不幸撞上大树,身受重伤。
陈怀民重伤的消息揪着无数国人的心。送往南京医院途中,数万群众夹道相送,向这位英雄表达敬意。宋美龄亲自到医院看望,称赞他是中国空军的骄傲。未婚妻王露璐日夜照料,三个月后,陈怀民终于康复。部队考虑到他伤势严重,想安排他当教练,可陈怀民坚决拒绝:“我学飞行就是为了杀敌报国!”在他的坚持下,王露璐虽含泪却依然支持他重返战场。
回到部队后,陈怀民敏锐察觉到战事越发严峻,日军频繁空袭武汉,他所在部队时刻处于临战状态。1938年2月18日,日军出动驱逐机29架、轰炸机12架空袭武汉,陈怀民随队出征,12分钟内击落12架敌机,让日军见识到中国空军的力量。然而战争残酷,他深知每次出征都可能是永别,他对王露璐说:“无论结果怎样,我是为国而战,你别悲伤。”还送她一件旗袍,寄托思念。
1938年4月29日,正值狗皇生日,日军妄图以一场胜利为天皇献礼,大规模空袭武汉。陈怀民罕见地回家看望父母,长谈后毅然奔赴战场。下午2时15分,日军36架战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闯入武汉上空,陈怀民和战友们升空迎敌。空战中,他凭借高超技术击落击伤 8 架敌机,却遭到 5 架日军战机围攻。战机中弹起火后,他放弃跳伞,180度横空转弯,撞向尾追的日军王牌飞行员高桥宪一的战机。两架飞机同时坠入长江,陈怀民壮烈牺牲,年仅 22 岁,成为中国空战史上第一位与敌机同归于尽的飞行员。
陈怀民牺牲的消息传来,武汉三镇数十万群众悲痛万分。他的母亲哭瞎了双眼,未婚妻王露璐一个月后,穿上那件承载思念的旗袍,跳入长江,留下“君不复国,我不复卿”的绝响。而陈怀民所在的笕桥航校毕业学员,大多血洒长空,仅有两人看到了抗战胜利。
陈怀民用热血与生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