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媒还在争论“中国歼-20数量是否超过F-22”时,我军早已悄然完成了一场空中力量的革命。截至2025年,歼-20服役量突破400架,但真正让五角大楼夜不能寐的,远不止数字本身——中国空军用一套“组合拳”,将隐身战机的价值推向了全新维度。
美国F-22生产线早在2009年关闭,现存185架中仅80架能随时升空,坠毁一架便永久损失。反观中国,成飞通过4条脉动生产线,实现年产百架歼-20的“工业奇迹”,装配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0%。
更令美军焦虑的是,中国采用“跨代换装”策略,直接用歼-20替换老旧的歼-7、歼-8,精锐部队甚至实现五代机全覆盖。到2025年底,歼-20总数将突破500架,相当于每3天造一架,这种速度让F-35年均100架的产能相形见绌。
早期歼-20依赖俄制发动机,被西方讥讽为“跛脚鹰”。如今,涡扇-10C实现95%国产化,推力14.5吨的涡扇-15已进入量产,让歼-20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机动性反超F-227。
美军太平洋司令威尔斯巴赫曾坦言:“歼-20飞得比F-35更漂亮”,其双座型号更是全球首创——后座飞行员可同时指挥4架攻击-11无人机,形成“隐身蜂群”。这种“有人机+无人机”的战术,直接颠覆了传统空战规则。
2022年东海交锋中,美军F-35直到目视距离才发现歼-20,而中国空警-500预警机早已通过反隐身雷达锁定目标,引导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实施超视距打击。
这套“预警机发现-歼-20突防-导弹收割”的杀伤链,让美军不得不承认:“打断这个体系,比击落歼-20更难”。更可怕的是,中国将这套体系复制到海上——舰载型歼-20适配新型电磁弹射航母,未来可直接在太平洋深处建立“移动隐身堡垒”。
歼-20的作战半径达2000公里,配合空中加油可覆盖关岛。美军印太司令部的推演显示:500架歼-20能在72小时内,摧毁亚太地区90%的F-35起降基地。
而中国空军“踹门-清扫-控制”的三段式打法,让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形同虚设——歼-20撕开防空网,歼-16“炸弹卡车”饱和打击,无人机群清扫残敌。这种立体攻势下,美军寄予厚望的“分布式作战”尚未出鞘已显疲态。
美国《1945》网站曾哀叹:“中国用歼-20证明,他们既能造出顶级战机,更能以流水线速度生产。”当F-22因零件短缺沦为“机库皇后”,当F-35因供应链危机涨价减产,中国却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快速实现隐身战机量产化。
正如一位美军将领的无奈吐槽:“我们害怕的不是300架歼-20,而是中国明天就能再造300架的能力。”在这场关乎制空权的马拉松中,美国的焦虑,恰恰是中国航空工业崛起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