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以来,导弹与火箭炮就像是一对“闹翻的兄弟”,在很多的局部战争中,导弹都是出任先锋的角色打头阵,而传统的火力压制武器远程火箭炮却很少露脸,给人一种被打入“冷宫”的感觉。虽然火箭炮有着“廉价版导弹”的别称,但是导弹大量使用的今天,火箭炮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本文主要从火箭炮的特点及发展做一个阐述。
火箭炮作为一款装备炮兵部队的火力压制武器,对面目标(例如编制级别的装甲集群、多艘舰船组成的编队等)的打击能力尤为出众,这种能力相比导弹更加的实惠,远程火箭炮一般使用履带式或8*8轮式作为运载车,搭载多联装的火箭炮管,在短时间内齐射多枚口径在100-400mm之间的火箭从而做到火力的压制,使用重型汽车作为运载方式,可以在多种复杂地形下快速机动,具备“随叫随到”的能力。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国家不再把没有制导能力的火箭炮作为主要装备发展,因此在很多的现代高科技战争很难再看到其身影,但是火箭炮一些能力是导弹目前还不能代替的,于是国产火箭炮却一直“推陈出新”,最新型PHL-16型更是用实力告诉世人,不是有了导弹,就不在需要火箭炮了。
国产新型PHL-16远程火箭炮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正式对外亮相,口径应该为300mm或者是370mm,基本作战单元和PHL03相似,包括1辆指挥车、4至6辆发射车和4至6辆运弹车。作为我军最新型的火箭炮系统,PHL16做到了PHL-03没能做到的模块化设计,相比PHL03式火箭炮(PHL-03式远程火箭炮为300mm口径,最大射程达150kg,全重43t,车长12m,车宽3m,车高3m),PHL16可以使用包括北斗、GPS在内的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把传统火箭炮的百米级精度缩短到十米级别(火箭炮制导所需的陀螺仪等仪器成本大幅降低,选择精确制导方式的火箭炮成本大幅减低,这也是一个“省钱又有效”的方式)。
此外PHL16的装填方式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全部的操作,需要弹药装填时,可以通过位于驾驶舱后部的液压起重机,为炮车提供机械化装弹(PHL-03式装填的方式还是半人工式装填)。
我军的远程火箭炮发展史从1948年便已开始,1950年仿制成功的A-3式在朝鲜战场上就已大显神威,至此我军火箭炮的研制之路走上了正轨化道路,虽然中间的研制工作有过中断,但是其中不乏精品。就拿63式火箭炮来说,我军在1963年装备部队的63式107mm火箭炮被称之为“游击队最著名的三大常规武器”,这样的一款武器还别说,和游击队还真的很搭,全重仅23KG,可以快速分解和组装(完全可以做到装好了打一波,打完就撤退),一个63式火箭炮就有12个发射管,只需要数十秒就可以完成一次发射,在1500m的距离可以有效的攻击坦克(63式使用的107mm弹药可以很好的击穿装甲)。
虽然火箭炮是一款很好的火力压制武器,但是在武器制导化的今天,一款没有制导能力的装备也是很难再生存下去,这对以往只靠蒙的火箭炮来说,也需要装上了制导部件,就拿我国外贸的明星火箭炮“卫士”系列来说,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航天七院联合开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先后推出卫士1、卫士2、卫士2D等型号,射程也从最初的70KM发展到380KM,但是因为没有指导能力,卫士火箭炮的最大射击精度误差达到了惊人的600多m,于是很多国家的竞标中都落选了。看来只要求射程的火箭炮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在新研制的卫士3A火箭炮使用惯性制导+GPS方式制导,射击误差相比以往的卫士大大提高,甚至堪比一些导弹。
因此,即使是导弹盛行的今天,加装制导部件的远程火箭炮依旧可以做到精确制导,具备全面有效的打击面目标能力,即使是需要打击点目标时,远程火箭炮也可胜任,不能说有了导弹,就不需要火箭炮,结合实际考虑,火箭炮的性价比更高。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