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一所学校,女生比比戴着防护头盔,穿着荧光背心,在急救课上认真听讲。
“印度威胁我们,有可能发生战争,所以我们都必须相互支持。”13岁的比比说。
巴控克什米尔有6000多所中小学和高校,其中1195所学校位于实控线沿线。为应对紧张局势,当地政府将学校操场改造成急救营,训练学生与印度爆发战争时的紧急应对方法。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对印度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严重伤亡。印方指责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连日来,两国在克什米尔持续交火,并已相互关闭领空。
印度总理莫迪已授予军方回应袭击事件的“完全行动自由”。巴基斯坦铁道部长甚至一度警告,巴基斯坦的130枚核弹“不是摆设”。
新一场印巴全面战争是否一触即发?
印度一贯找巴基斯坦当替罪羊
4月22日,一些武装分子向正在印控克什米尔旅游胜地拜萨兰山谷骑马游览的游客无差别开枪,导致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遇难。
事发后,印度政府决定立即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签证,巴方则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往来,双方先后相互关闭领空。印方还暂停履行《印度河水域条约》,以切断巴方水源。这是条约1960年签订以来首次被印度暂停执行。
枪击事件何以导致印巴双方剑拔弩张,以至扬言要动用核武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龙兴春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尽管巴方否认与事件有关,但由于袭击是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向印控地区游客发动的,印度一定会采取报复措施;而印方在巴控地区开展军事行动进行报复,巴方当然也要反击,从而导致战争风险。
印巴两国多次因克什米尔问题爆发冲突甚至战争。最近一次是2019年2月,印控克什米尔发生针对印方车队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印巴爆发武装冲突,甚至出动战机。

“我认为印度应该为4月22日以来的危机负主要责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表示,巴基斯坦政府几年来一直希望改善与印度的关系,但印度“不接茬”。2019年8月,印度废除宪法第370条,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权,此后一直在印控克什米尔采取高压政策,并向当地迁移印度教人口,试图改变当地人口结构。他指出,此次事件就是印度的政策失败造成的,是对莫迪政府一系列做法的反弹。而印度不会承认失败,于是巴基斯坦成了替罪羊,这也是多年来印度的一贯做法。
国际社会正积极对印巴双方进行斡旋。4月3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和巴基斯坦夏巴兹分别通话,敦促双方合作,缓和紧张局势。5月1日,夏巴兹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进行会见。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同日与印度防长辛格通话。
5月2日,夏巴兹会见阿联酋驻巴大使时对印方指控进行驳斥,称印方没有任何证据。他呼吁国际社会对枪击事件进行可信、透明和中立的调查。
莫迪“甩锅”印度军方
印度海军发言人5月1日表示,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进行大规模演习,以展示战备状态和遏制潜在威胁的能力。同日,巴基斯坦军队在旁遮普省杰赫勒姆镇一处野战射击场开展代号为“锤击”的大规模演习。印巴军队则连续多晚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一带交火。
4月30日,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称,印度可能将在未来24小时至36小时内对巴采取军事行动,巴方将坚决回击。

此前的4月27日,巴基斯坦铁道部长哈尼夫·阿巴西的警告已令世界惊颤:巴基斯坦的130枚核武器不是摆设,而是直接针对印度的强大威慑力量。“你们停止我们的供水,我们就停止你们的呼吸”。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拥核”国家。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去年6月发表的全球核力量报告,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拥有172枚和170枚核弹头。
龙兴春表示,印巴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小规模的冲突是难免的,类似的情况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不管有没有证据,首先把矛头对准巴基斯坦。”他指出,爆发全面战争对双方都不利,也解决不了问题。巴基斯坦威胁使用核武器,就是因为国力和军力都不如印度。这种情况下,印度不会冒险把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4月29日,莫迪在与军队和安全部门负责人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授权军方“完全行动自由”,由军方决定回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方式、目标和时机”。
“莫迪的做法和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时一样,也是把权力下发给军方首脑。”刘宗义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莫迪在“甩锅”,把责任推到军方首脑身上。现在印军虽然拥有法国的“阵风”战斗机,但巴基斯坦也有中国的歼-10,空军装备与印度不相上下,印军不敢贸然采取行动。2019年2月印巴冲突的情况更可能重演。
5月2日,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艾哈迈德呼吁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介入解决印巴克什米尔主权争端。他再次强调,印度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对巴基斯坦的指控,并表示,如果印度选择侵略,巴方将行使其固有的自卫权。
当被问及自卫权是否包括动用核武器时,艾哈迈德没有排除这一可能性。他表示,不会详细说明巴基斯坦将如何捍卫自己的权利。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