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最近那边有抽奖活动,愿意碰碰运气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
上期中奖名单
二战之前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主要的热点在欧洲,因为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依然是欧洲列强争霸。
他们都是海权兴国的殖民国家,利益遍布全球,但霸权的根基还在欧洲本土,因而争夺的焦点也在欧洲本土。
所谓海权,其实离不开陆权的根基。海权不稳,丢的是殖民地、丢的是海外霸权,陆权不稳,就是灭顶之灾。
因此,尽管一战、二战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决定性的主战场还是欧洲。
中国所在东亚能够成为第二战场,不是因为欧洲国家在这里有多大的利益,而是因为有日本这个祸害。而日本之所以觊觎中华神器,其实也是为了找到陆权根基。
这种以欧洲为绝对中心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二战之后彻底改变。
因为战后世界地缘政治的底层逻辑,不再是海权国家关于国家根基所在的欧陆争霸,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权势力对以苏联为代表的陆权势力的围堵。
啰嗦一句,苏联虽然拥有强大的海军,但也要看跟谁比。
假如跟当时的中国比,苏联是毫无疑问的海权强国,但如果跟当时的美国比,苏联只是纯粹的陆权国家。否则苏联没必要搞古巴导弹危机,更不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轻易认怂。
这种海权围堵陆权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既是英国人大陆制衡策略的升级版,也是美国霸权的基础。
要推翻美国霸权,不管我们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采用何种博弈手段,最终都必须集中体现到对这种地缘政治结构的破解上。
也正是在美国主导的海权围堵陆权的地缘政治结构下,利用海权国家对陆权国家的天然优势,美国将冷战时期的三大地缘政治热点区域,都推到了苏联身边,而不再集中于欧洲。
这三大区域,也即欧洲东部、中东、东北亚,校尉称其为三东。
注:东欧不包括巴尔干半岛南端和北欧苏芬边界,所以这里用欧洲东部。
冷战态势图
欧洲东部紧贴苏联腹心要害,美国人再莽撞,也不敢轻易挑起战火。因此这里长期热而不战,虽然彼此尖锐对立,但并未爆发真正的战争。
东北亚直抵中国京畿要害,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立威之后,打出了七十年的和平。
欧洲东部苏联不让打、东北亚中国不让动,但两霸总是需要一个竞技场,于是没有本地大国充当地区稳定器的中东,便成为了两霸博弈的主战场。这是前两者的幸运,却是后者的悲哀。
二战以后,世界本该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但只要是美苏争霸的发力之处,却总是会爆发大大小小的战争与武装冲突。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猪湾事件、美军入侵巴拿马……,便都是美苏争霸的次生灾害。
但相比中东,这些都不算什么。
一部冷战中东史,就是一部美苏两霸的代理人战争史。
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博弈主线又经历了美俄博弈、中美博弈两个阶段,三东地区安全形势也分别迎来了不同的变化,但地缘政治热点的根本属性却没有任何改变。
校尉一直说,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博弈的主线,可以分为美苏争霸、美俄博弈、中美博弈三个阶段。
其中前两者的界限相对清晰,就是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后两者的界限相对模糊,基本贯穿了二十一世纪的前二十年,如果一定找一个标志性事件,校尉认为,俄乌冲突比较合适。
因为俄乌冲突的爆发,既宣告了俄罗斯的衰落,也向世界证明,在世界地缘政治的大棋盘上,俄罗斯不再是美国旗鼓相当的对手,中国才是。
但不管世界地缘政治博弈主线如何变化,欧美海权集团围堵中苏/俄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不变,因而三大热点地区也没有质的变化。
美俄博弈阶段,东北亚整体形势最好。
一是因为俄罗斯衰落,无法继续维持远东的军事压力,这里不再是美俄博弈的重点;二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已经启动改革开放,东北亚内部局势缓和、地区经济飞速发展。
即便如此,美国也始终将朝鲜定义为敌人,保留了半岛这张搞乱中国的王牌。这种格局,跟冷战结束后将俄罗斯定义为全球敌人、伊斯兰革命后将伊朗定义为中东敌人,都是出于一样的逻辑。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美国逐步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台湾、钓鱼岛、南海、朝鲜半岛等沉寂的热点被相继点燃。
如果不是中国努力控盘,东北亚乃至中印边境,恐怕早就已经爆发战争。
尤其是最近美国操控韩国挑事,也被八零后用西向入俄的阳谋化解,这也从侧面体现了中国绝对禁止在半岛生事的战略决心。详见《朝军入俄,总好过俄军入朝》
再看欧洲东部。
冷战后欧洲东部的地缘政治局面是个矛盾体。
一方面,两前国家(前华约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急剧恶化、尖锐对立。
另一方面,两前国家加速融入西方经贸体系,大多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但越是融入西方,两前国家与俄罗斯的矛盾就越尖锐,因为他们彻底摆脱俄罗斯的期望值越高、拿反俄当投名状的意愿越强烈。
而俄罗斯在长期妥协却见不到任何回报之后,逐渐摆脱绥靖主义思维,开始对西方展开反击。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乃是美欧对俄罗斯的再次极限施压,而俄军空降普里什蒂纳机场,则可以视为俄罗斯首次进行正面反击。
此后,2008年的俄格战争、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美盟极限施压的力度越来越大,俄罗斯的反击也越来越激烈,直到2022年爆发俄乌冲突,宣告欧洲东部再次沦为长期战乱区。
这也是校尉将欧洲称为欧猪的根本原因。苏联不让欧洲东部乱、中国不让东北亚乱,只有欧洲,主动配合美国,不断在自己家门口挑起战争。
主动在家门口挖个粪坑,然后在里面愉快地打滚,这是只有猪才能体会的快乐。
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校尉曰,子非猪、安知猪之乐?
再看中东。
从朝鲜战争结束到现在,东北亚和平了七十年,从二战结束到俄乌冲突(没算此前的科索沃战争等影响力较小的战争),欧洲东部和平了将近八十年,但从二战结束至今,中东战乱从来没有停息。
苏联解体后,为了彻底驱逐俄罗斯势力,美国先后策动了两次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同时还引发了无数军事冲突、恐怖袭击。
三大热点的持续,充分说明一点,不打破美国主导的海权围堵陆权的霸权格局,战乱就始终会集中在亚欧大陆、集中在中俄身边,陆权国家就永远无法摆脱被动应对、被动挨打的局面。
包括东北亚,虽然我们已经守护了七十年,但谁知道哪天会被美国人打断?
只有千年做贼,哪有千年防贼!
校尉一直说,中国是唯一兼具海权、陆权基因的世界性大国。
我们背靠世界上最大陆地亚欧大陆的腹地和巍峨高耸的青藏高原,进可以居高临下、通联亚欧非,退可以固守中华文明基本盘,确保火种不息。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为优质的海岸线与内河航道,良港无数、潜力无穷。
相比之下,俄罗斯海岸线漫长却无良港,海权基因存在致命缺陷;美国孤悬海外,陆权基因存在致命缺陷。
美苏争霸乃至美俄博弈,美国之所以能够占据全局优势,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苏/俄缺乏海权基因,只能被圈禁在亚欧大陆上被动防守,而美国却以北美陆权为根基,充分发挥海权优势,牢牢掌握了双方对垒的主动权。
这种域外大国利用海权优势全面围堵陆权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注定了苏联永远无法获得胜利。
因为苏联即便守住了,也无法击溃美国,但只要失败一次,就会迎来灭顶之灾。
这就好比冷兵器时代轻骑兵围攻重步兵,重步兵守得再好,却不能给轻骑兵造成致命的杀伤,而重步兵只要有一次疏忽,就会被轻骑兵彻底摧毁。
再强调一遍:
这种海权围堵陆权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既是英国人大陆制衡策略的升级版,也是美国霸权的基础。
要打倒美国霸权,首先必须破解这种海权围堵陆权的地缘政治结构。
美苏争霸,苏联之所以一定要在中东发力,无非就是要为海权打开一条通道,美国之所以一定要守住中东,无非就是要把苏联困死在大陆。
但兼具海权、陆权基因的中国,却没有苏联/俄罗斯的海权基因缺陷,因而也是天然的海权围堵陆权地缘政治困局破解者。
我们可以以陆制海,通过打通陆地丝绸之路,彻底联通亚欧非大陆;我们可以以海护陆,通过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完成对亚欧非大陆的海域防护;我们可以海陆融合,将亚欧非大陆打造为一个经济联合体、安全联合体,无形瓦解美军的全球布局,将美军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变成无用的孤岛,进而将美国变成世界孤岛。
只要中国能够在彻底激发海权基因基础上实现海陆融合,在此基础上稳步推动亚欧非大陆的一体化进程,美国依赖海权建立的霸权体系也就那么回事。
从地缘政治结构的角度讲,以海陆融合破海权围堵,才是打破美国霸权体系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