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俄乌战场,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俄军射向乌克兰的一枚巡航导弹,发射飞行不久后,掉在了自家境内,幸运的是,导弹落在了人烟稀少的地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外媒曝料,这枚出问题的导弹,是俄军现役的王牌巡航导弹Kh-55。外媒通过飞行轨迹判断,这枚导弹从里海沿岸的某处军事基地发射,准备打击乌克兰境内的目标。报道指出,Kh-55之所以中途毁掉,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有很大的关系。导弹外形看着简单,其实内部很复杂,也是一种集多种高科技于一体的精密物件。
尤其追求打击精度的巡航导弹,内部构造更为复杂,搭载的黑科技也很多。如果想要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有保障,就得配备很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尤其是传感器。然而这一块,一直是俄罗斯军工业的短板,不过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可以从西方国家购买电子元器件,虽然性能比不上人家自己用的,但也比俄罗斯的国产货,要强上不少。有西方国家的电子元器件加持,俄军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还是靠谱的。不过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严苛的制裁,禁止他们的军工企业,向俄罗斯出口电子元器件。
西方国家这么一断供,俄罗斯自家的货,一方面,产量在短期内提不上来,无法满足制造巡航导弹的需求;另一方面,质量也跟不上,性能完全不是一回事。例如使用西方国家电子元器件的Kh-55,误差可能在10米以内,但是换上自己的东西,误差可能拉大到百米。性能落后还是其次,不稳定才是最可怕的,这次Kh-55在飞行途中掉落,可能就是某一零件质量不过关,出了问题,导致导弹出现机械故障。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事情,不是头一次出现了,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好几起。
本月月初,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区遭到了俄空天军投掷的航空炸弹的袭击,瞬间炸毁了6所房屋。上一周,俄空天军在执行任务时,一枚FAB-250航空炸弹意外掉在了顿巴斯地区,还好没有爆炸,附近的居民躲过了一劫。这些离谱的事情,背后是俄军导弹失去西方国家提供的零部件后,变成了残次品。俄军现在的种种遭遇,更加衬托出中国的决策有多英明。此前中国发展武器装备,走的是引进、学习、仿制和自研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直非常重视自研的重要性,坚定地认为,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到时候会受制于人。
在和平时期,这一问题倒没啥,一旦爆发战争,受制于人的后果相当严重。所以中国坚持自主创新,现在在航电技术领域,中国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国家。如果没有先进的航电技术,也就不可能有歼-20这样优秀的五代隐身战机、以及令西方国家刮目相看的歼-16D电子战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