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2日,国民革命军第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司徒非率部从紫金山北麓向南突围战斗中,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后,壮烈牺牲,时年仅44岁。
今天老丁叔继续说抗日英烈人物之司徒非。
1
司徒非是广东开平人,1893年生。
司徒非在青年时代就立志抵御外侮,富国强兵,1917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与叶挺、邓演达等人是同学。在校期间,他学习勤奋,精通战略战术,且为人正直,深受同学和师长的拥戴和喜爱。
军校毕业,司徒非回粤军服役,由于他作战机智、勇敢,职务一直得到晋升,到1932年上海淞沪抗战爆发时,他已经升任为第十九路军独立团团长,他在率部参加淞沪抗战中,因作战勇猛,还被当时的报纸誉为“大胆将军”。淞沪抗战结束后,司徒非奉命组建十九路军补充旅。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司徒非新组建的补充旅奉命增援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然而当他们从广东乘坐火车北上到达湖南耒阳时,“何梅协定”签署,已经不需要了,于是就奉命进入福建参加“围剿”在福建的工农红军,但与红军的交手中,却遭遇失败。当时,十九路军也在寻找出路,他们决定与红军和谈,共商反蒋抗日大计。司徒非亲自派兵保护双方来往谈判代表,促成了第十九路军与红军和平协定的签订。
后来,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闽变”,然而不久就在老蒋的威逼利诱之下宣告失败,整个部队接受改编,这支著名的粤军部队就成了中央军。司徒非在部队改编后,被安置在第66军160师任职,不久升任为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侵华。
8月,日军又进犯上海,淞沪会战开始。66军于9月中旬奉命开赴淞沪前线,编入第十九集团军,160师作为左翼部队进入罗店东南刘行一带阵地,在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袭击下,司徒非和160师官兵们一起拼死抵抗,用血肉捍卫了国土,维护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2
1937年11月底,国军撤出淞沪战场,而日军主力分数路扑向当时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这时,司徒非所在的160师奉命驻守汤山、青龙山一带,阻滞日军的进攻。当时的160师刚从淞沪战场上下来,在未加整补、缺员严重的情况就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由于,情况危急,南京三面受敌,为了准备好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司徒非日夜陪同上司巡视前线,指导官兵加修工事掩体,鼓励战士们为保卫首都南京而奋勇杀敌。
12月6日,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开始进攻汤山,160师将士在拼死抵抗了两天后,汤山失守,他们不得不边打边退,8日退守紫金山东北地区组织防御,司徒非等在紫金山连续与尾随而来日军激战,部队因伤亡惨重一退再退后,撤至大水关后奉命调入城内准备巷战。
12日晚,南京卫戍司令部下达突围令,160师在副师长罗策群和参谋长司徒非的率领下,他们从紫金山北麓直接向日军正面突围,一路上他们不断受到日军猛烈阻击,战斗极为惨烈,不断有官兵牺牲,副师长罗策群壮烈殉国后,司徒非继续率领部队向南面太平门突围,不幸的是司徒非将军在突围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160师余部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到达安徽宁国。
3
司徒非壮烈殉国后,他的遗骨都没有找到。抗战胜利后,广东的家乡父老在广州白云山麓为司徒非将军建立了一座衣冠冢。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2015年,国家民政部把司徒非列入第二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烈士远去,英魂常在,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本文为头条号首发,请勿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