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2023年01月26日22:11:07 军事 1549

寒风瑟瑟,白雪皑皑。冰山哨所里,除夕夜依然坚守边关的戍边战士们围坐一团,边收看春晚边等着张建国吹响开饭号……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晚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中的一幕。老兵,班长,军号,春晚,40年……这些元素汇聚在一起,共同在春晚的舞台上深情演绎出一个致敬解放军战士的感人故事。

为什么上春晚?

这是班长的任务!

“电视里面吹去呗。”40年前,班长对张建国说。耿直的张建国没有把这当作一句戏谑,而后便开启了一段长达40年的追梦历程。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定完成任务”“班长的鼓励没有忘记”“哎呀,我忘了班长的话”“班长的任务记在心里,跟谁都没有说过”,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一句班长的话也在心底深埋了40年。这是中国军人对誓要完成任务的坚决和执着,这是中国军人最为厚重和忠诚的底色。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从在部队做饭到转业修火车头,从参加婚礼到南下“下海”,从回村养牛到给孩子做饭,张建国的春晚之旅被生活“耽误”了40年。2023年,张建国终于拿着伴随他小半辈子的小号来到了央视春晚的录制现场。

“今年不忙了,有档期了,就上上春晚。”“这么容易啊?”“写封信就来了。”张建国轻描淡写地说。是啊,如果做一件事能坚持40年,那它一定会变得容易起来。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步履坚定,身形稳健,张建国在众多年轻人中穿梭而过踏上舞台,如愿在春晚上吹起了“开饭号”。时隔40年,“班长”交代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镜头从电影转向现实,在除夕夜当晚的总台春晚演播厅中,伴随着铿锵的军号声,微电影中的“张建国”坐在观众席中用手抹去了激动的泪水。真诚,是春晚与中国军人之间浪漫联结的最好证明。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张建国”的真名叫金长勇,是一名退伍老兵,1980年入伍,在空军某部地勤部队当兵。19岁的他在部队一待就是4年,期间既当过仪器测手,又在炊事班给连队战友做过饭。但无论做什么,他总能做到最好。

为什么是他?

退役军人本色出演!

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第一幕是擦拭奖状,从这一细节上看,春晚主创团队精准地把握住了军人对荣誉的珍视高于生命。现实中,金长勇记忆最深的也是自己在部队期间曾获得的荣誉:在连队的军事考核中,因为在理论考核和军事技术考核中都取得优秀而获得“嘉奖”。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测手是一项细致活,需要用仪器测量飞机的距离,然后将信息上报传递给指挥员。“有一测、二测、三测,跟踪距离、跟踪水平,我跟踪高度,然后进行汇总上报。”几十年过去了,金长勇还是能够说出大量军事专业技术名词,足见这段经历早已铭刻在他的骨子里。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而在炊事班里,他也曾一个人为全连100多个人做过饭。“那次我让副班长帮我看着火,他没看好差点把饭弄糊了,还好最后没事。这是(班长)第一次把任务交给我,而且全连100多人要吃午饭,再做就来不及了。”在部队,做饭是件大事,“我急得直想打他,让战友饿着肚子,那还怎么打仗?”

金长勇的连队在山沟里,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冰天雪地是常有的事。那时条件还不好,全连100多人只能共用一个室外水龙头,冬夏洗澡也全靠它。“夏天得穿着裤头,冬天太冷了只能用温水擦一擦,干洗。”金长勇的连队只是众多连队的缩影,“只要是炮连都一样,大家都在山里面,一样的条件。”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然而,无论条件如何艰苦,金长勇到现在都仍然十分怀念自己当兵的年代,和战友通起话来也会聊当年的故事。“从小看着军人走正步就向往当兵,长大终于如愿了。后来退伍了,我的生活还是保持着当兵时的那种规律,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晚上几点休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别人的事情帮帮忙,很多事都按照在部队的样式走,所以我在工作的地方都挺受欢迎。”

“我经常说咱们看分列式那种心情,没有当过兵都体会不了,咱们就是那么练的,知道啊!”的确,邀请一名退伍老兵本色出演央视春晚史上的首部微电影,而且是如众星捧月一般将这名退伍老兵作为主角,这可能就是春晚主创团队乃至全社会对中国军人致以的最大敬意吧。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还有谁在?

中国军人都在!

今年,主创团队用明、暗两条线索将众多军人元素融入在了春晚各个环节中。

明线比如,在零点倒计时结束后,为全国人民带来新年第一声祝福的就是远在中国空间站中执行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邓清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费俊龙、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张陆。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在春晚现场,“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群体代表聂海胜,来自“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代表余海龙同样在屏幕前为大家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歌曲《远征》中,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歌声,背景视频中梦天实验舱发射和对接、陆军2022年开训动员、辽宁舰航母编队驰骋海面、2022年中国珠海航展运-20起飞,这些无论反复看多少次都会令人激动不已、催人奋进的画面久久萦绕在无数人心间。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而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找到的线索还有,在微电影之后承接的《早安,阳光》节目开头,站在春晚现场中央吹响开饭号的李春甫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兵。他于1978年在空降兵某部当了8年的指导员,这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挺拔的身姿、有力的吹奏背后是多年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形成的鲜明印记。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为保护同学以身体挡住8刀而身负重伤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崔译文,也是中国军人的孩子。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就是因为从小受到军人父亲的熏陶。中国军人的精神,中国军人的魂,代代流传!

“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班长让我上春晚……”一个持续了40年的任务 - 天天要闻

大爱无声,常怀心底。春晚是一双眼,让我们从节目中看到了这些最可爱的人,看到这些一直都在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土地的中国军人,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守护过这片土地之上每一个人的中国军人。

无限感激,铭记于怀。

中国军人,有你心安!

来源: 空军在线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天天要闻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文/观察者网 邵昀】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拟在长期内大幅缩减美国情报机构人员,规模预计将达数千人,涉及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等多个部门。这是特朗普及其盟友削减联邦开支,以及清算其所谓“深层政府”的行动的一部分。向来与特朗普不对付的《华盛顿邮报》2日顺势渲...
国家发话!2025养老金调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这次谁涨得多? - 天天要闻

国家发话!2025养老金调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这次谁涨得多?

2025年5月1日,随着人社部发布最新社会保障工作进展通报,全国3.12亿退休人员翘首以盼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正式进入落地倒计时。这轮调整不仅延续"21连涨"的历史纪录,更首次建立"双轨制"调节机制——在保持3%总体涨幅的同时,通过精细化调整规则向月养老金低于30
中国援建的海外军事基地,怎么还允许日本战舰停靠? - 天天要闻

中国援建的海外军事基地,怎么还允许日本战舰停靠?

话说中国在柬埔寨援建的海军基地,即云壤海军基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中国和柬埔寨双方派遣人员负责运营,该基地也有中国的军舰和军事人员在此停留或常驻。说到底,云壤基地可以看做是中国海军在海外的一处综合保....
我以匠心铸兵心 - 天天要闻

我以匠心铸兵心

“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策划我以匠心铸兵心机务人员依次放飞战机。崔保亮摄机务人员维护战机。
带出“活泼的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 - 天天要闻

带出“活泼的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

带出“活泼的部队”■唐俊作者:周 洁“营区处处有生机,官兵个个有灵气。”陆军某旅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官兵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创造活力得以充分释放,以更灵活、更勇敢的头脑准备明天的战争。许世友同志指出:“活泼的部队能打仗……必须把活
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放开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亿美元 - 天天要闻

特朗普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放开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亿美元

美国时间4月11日晚,特朗普终于还是偷偷服了软,美国海关和与边境保护局,偷偷的修改了关税规则,针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以及半导体相关等电子产品,不再征收“对等关税”,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地区的产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对等关税,直接不收
个税起征点太低?14亿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终于有了答案! - 天天要闻

个税起征点太低?14亿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终于有了答案!

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个税起征点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上调个税起征点,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同时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那么,在中国14亿人口中,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人数究竟有多少?而个税起征点又应上调至多少才更为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