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空军扩大会议结束之后,毛主席叫来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
当时,空军司令这一职务空缺,空军的领导班子也急需组建,毛主席思来想去,认为可以让李德生担任空军司令这个职位。
但是,李德生听到之后,却连连摇头拒绝。
李德生
因为,李德生并没有主抓过空军方面的事务,而且,李德生认为,术业有专攻,既然要挑选空军司令,那就要选一个能上天的。
毛主席听了李德生的话,深以为然,他对李德生说:“空军司令要能上天,海军司令要能下海,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其实,李德生心中早就想好了一个人,当他把这个人向毛主席介绍了一遍,毛主席非常满意,于是让李德生立刻召此人进京。
这个被李德生推荐的人,是当时在兰州军区任职的空军副司令员马宁。
马宁
沙场猛将
中央做了决定之后,就立刻派飞机到兰州去,接马宁来京上任。
这个消息,是由当时的兰州总司令员皮定均亲自打电话通知的。
但是,皮定均也不清楚发生什么事情,这让马宁内心有些诚惶诚恐。当时,身边的同事有知道他要去北京的,还和他开玩笑说,莫非他要挑大梁了吗?
听到这些话,马宁只觉得是玩笑,他觉得自己资历尚浅。要知道,一个军区的副司令员和空军总司令之间,还隔着整整三级呢,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接这么重的担子呢?
甚至,马宁还误以为是自己工作做的不好,所以中央要批评自己,于是连忙把这些年来的工作资料都整理了一遍,准备去做检讨。
可到了北京之后,马宁才意识到自己是想岔了。
一个星期之后,中央就正式宣布,由马宁担任新一任的空军司令。
马宁也是第一位能够真正驾驶飞机上天的空军司令。
马宁自己回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他的脑子像炸了一样,因为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但事实证明,毛主席和李德生的眼光是没错的,在这个职位上,马宁做得很好。
那么,看起来资历尚浅的马宁,是凭借什么入了李德生的法眼呢?
马宁1922年出生于河南,他的家中有些田产,家境尚可,所以,马宁也读过几年书。
可是,在乱世之中,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依然是很难有出路的,马宁从小便目睹着国家满目疮痍的状况,心中很为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担忧。
所以,在16岁那一年,马宁便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
马宁参加的第一场战斗,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在这场战斗中,马宁所在的部队被分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炸毁日军的铁路运输线。
当时,八路军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他们用的都是非常危险的土炮弹,这种炮弹虽然有效,但也很容易导致自己人受伤。
不过,那个时候马宁没考虑过自己的安危,他觉得,只要能够打败日军,自己就是玩命也是值得的。
这个任务并不轻松,因为日军非常清楚铁路运输线对自己的重要性,所以派了很多部队在沿线进行把守,火车上更是24小时设置警卫,八路军一靠近,就会遭到日军的反击。
因此,八路军只能不断的加强隐蔽性,利用地形和时间作为掩护,一次次的冒着危险接近。
多次负伤
一次前去炸毁日军铁路的时候,时间紧迫,炸弹刚刚埋下,日军的警卫团就杀了过来。
因为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马宁没有后撤,而是继续在沿线埋设炸弹,同时,还要分出精力来和日军战斗。
就在激战之中,炸弹炸开,一块铁皮紧贴着马宁的脑袋飞了过去,削下了一块肉。
鲜血一下子染红了马宁的半张脸,但是作为战士,轻伤不下火线,马宁一直等到激烈的战斗结束,才回到战地医院处理伤口。
医生看到之后,都说他是大难不死,虽然他这次受的伤不重,可万一那铁皮飞的偏了一点,也许就伤到要害了。
这也是马宁记忆中第一次在战场上受伤,当然,这并不是最后一次,战场上刀枪无眼。随时随地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1945年,上党战役爆发了。
这场战役,是出乎国内很多人的预料的,因为当时蒋介石已经假惺惺的往重庆发了三份电报,希望毛主席能来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很多民主人士都觉得,两党之间的第三次合作,马上就可以实现,大家能够迎来真正的和平。
但其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心知肚明,蒋介石绝对不会那么轻易的让和平到来。
而上党战役的爆发,证明了这一点,当毛主席打算启程前往重庆的时候,蒋介石已经调集了兵力往上党方向而来,他的目的,就是要夺取我军驻守的几个县城。
蒋介石一边在重庆和毛主席推杯换盏,大谈和平主义,一边又在上党和我军刀兵相向,真是莫大的讽刺。
当时,驻守在上党的正是马宁,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马宁没有担心自己,反而很担心毛主席的安全。
蒋介石这样阴险,如果他在重庆对毛主席下手,该怎么办?
为此,马宁不止一次对上级诉说过自己的担忧,但最后,毛主席一句话给马宁吃了定心丸,毛主席说:“你们打得越好,我就越安全。”
有了毛主席这句话,马宁越战越勇,当时部署在上党的我军兵力其实是严重不足的,所以,马宁只能把兵力用在刀刃上。
凭借出色的战略战术,马宁实现了对敌人的包围。可是,敌人兵力充分,他们在发觉被包围之后,立刻对我军发起冲锋,想要冲破包围圈。
在这种情况下,马宁精准的判断出,敌人如果要逃,唯一的路线就是经过西面的山沟。
所以,他火速命令战士们封锁了山沟,来了个瓮中捉鳖。
这一战,马宁带领部队一共俘虏敌人2000多人,为上党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47年,马宁又被调到前线,参加金乡鱼台战役。
为了保证大部队的胜利,所以马宁不顾危险,亲自到前线指挥战士们冲锋。
没想到,就在马宁专心致志下达命令的时候,敌人忽然一阵扫射,马宁腹部中弹,身受重伤,直接进入了休克状态。
送到战地医院之后,马宁的状况让医生束手无策,因为子弹击中腹腔之后,导致腹腔严重感染,以当时的医疗手段很难完全治愈。
医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马宁做了手术,没想到,在医院里昏迷了几天之后,马宁竟然奇迹般的醒了过来。
大家都感慨他这是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而醒过来之后,马宁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自己要回到前线去指挥。
大家劝他休息一段日子,但马宁却一刻也等不了。他深知战场上抢占先机的重要性,所以,他宁愿躺在担架上,也一定要把这场战斗指挥完成。
就这样,马宁重回战场,或许是他坚定的意志力产生了作用,他还是有惊无险的挺过了这次重伤。
但很快,危机再次降临!
投身空军
1947年末,又一次和敌人的交锋之中,马宁的左腿被子弹贯穿,当场骨折。
更糟糕的是,当时大部队急需转移,没有时间为马宁治疗。
马宁当时就给战士们下了命令,让大部队先走,他则留在老乡家中休养。
这样做,是为了不拖累大家,虽然大家都很是担忧,但是因为马宁坚持,所以大家只能把他留了下来。
马宁受的伤非常严重,而且伤口周围已经产生了溃烂,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
大部队撤离之后不久,敌人就追了过来,开始在村里到处搜查。
马宁认为,自己继续留下,有可能会牵连到老乡,所以,他和几个同样受伤同志决定再次进行转移。
马宁拖着自己的伤腿,冒着大雨在山路上行走,这一次转移让他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之后,他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但是,马宁对这段心酸的经历却总是一笑置之。
不过,在建国之前,谁也没想到有一天,马宁会成为空军的司令,因为,马宁一直都在陆军部队作战。甚至,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国都还没有空军部队呢。
但是,1949年,在参加了一次会议之后,马宁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要学会开飞机。
因为,马宁参加的那次会议所谈论的主题,正是对于新中国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设。
当时,我国在这两个兵种方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既无设备,也无人才。
但是,作为一个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连海陆空三军都不能齐备的话,那就会落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下场。
所以,马宁最初要学习驾驶飞机,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希望为祖国再多做一点贡献,可是,马宁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人,要怎么去学开飞机呢?
最初,马宁过去报名的时候,空军部队的同志怎么都不同意,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一个健全人想要学会开飞机,尚且是难上加难,何况一个残疾人?
可是,马宁却对空军部队的领导下了保证,说自己不仅能学会开飞机,而且会比任何人开的都好,学的都快。
马宁的决心最终感动了上级,想到马宁过去在战场上的种种表现,这个了不起的战士一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许这一次,他还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最终,上级给马宁开绿灯,让他跟随其他的同志一起到空军部队接受训练。
苏联教官一开始很不喜欢这个学生,觉得他无非是来滥竽充数的,但仅仅过了两个月,苏联教官就改变了看法。
因为,马宁为了追赶进度,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他很快就成为了训练班中最优秀的学员。并且,他也用实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1954年,解放军决定派兵解放江山岛。
江山岛的地理位置十分敏感,当时,江山岛还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着,作为台湾的屏障。
如果不解放江山岛的话,那解放台湾就更加无从谈起。
只是,敌人在江山岛设下重兵,敌在暗,我在明,如果我军大部队贸然接近的话,一定会死伤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马宁提出了一个设想,他要亲自驾驶飞机前去江山岛上空侦察。
不过,万一被敌人发现,他这一趟就是有去无回。
所以,上级非常犹豫,迟迟不敢下达命令,马宁是一个很优秀的将领,如果因为侦察而牺牲,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功勋赫赫
可是,时间不等人,我军的空军技术尚不成熟,如今能够去执行这个危险的任务的,整个部队挑不出几个。因此,即便危险,马宁也坚决的要扛起这个担子。
最终,在马宁的强烈要求下,上级同意了。
马宁就这样冒着牺牲的危险驾驶飞机,来到了江山岛的上空。
随后,他缓缓下降,目不转睛的侦察着江山岛的敌军布防状况。
而敌军很快就发现了马宁的动向,开始用高射炮不断的轰击。
马宁临危不乱,他没有调头就走,而是一边躲避着敌人的炮弹,一边继续去侦察。
当马宁回到我军部队时,地面爆发出一阵欢呼。马宁这次成功的侦察,为我军带来了一份完整的布防地图。
随后,上级再次把他调到前线,对空军部队进行指挥,在马宁以及众多将领的努力之下,我军成功的解放江山岛。
马宁
这一次成功,让上级彻底相信了马宁的能力,从此之后,他便一直留在空军部队服役。
从陆军到空军,身份的转换并没有改变马宁骨子里,对于军人身份的敬畏,他始终兢兢业业的执行着自己的任务。
他的优秀表现,很快就被李德生注意到了。
李德生认为,马宁不仅有实战经验,有成熟的技术,而且也有着不错的战略眼光,如果仅仅做一个副司令,未免埋没人才了。
正当这个时候,一个机会到来了。
1970年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就说起,空军部队的建设仍然需要人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优秀的空军司令。
这个人不仅要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同时,应该对空军所需的技术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只有这样的将领,才能够带出一支真正成熟的空军。
而且,这个人必须要完全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毛主席在70年代,常常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所以他很担忧,自己离开之后,部队会出现差错。因此,司令的人品必须过硬。
空军部队作为三大兵种之一,实在是太重要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当听到马宁这个名字的时候,毛主席认为,让马宁成为空军司令,是当下最好的决定。
对于自己突然成为空军司令这件事情,马宁感到诚惶诚恐。
但是,空军部队从上到下,包括中央以及各个地方组织,对这个决定都没有异议。
人们对马宁这个空军司令,心服口服。因为,过去他立的每一件功劳,大家都看得到,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管坐上多高的位置,大家都会肯定他。
马宁的上任,大大提高了空军部队的技术能力和作战能力。直到现在,新中国的空军部队在各个方面依然要感谢这位老司令的建设。
参考资料:
晋城党史网《开国将军轶事——“瘸腿将军”马宁》
徐秉军《新中国第一位会开飞机的将军》
孙国《空军传奇司令员马宁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