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中有过两次艰难的选择,其一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就是否能和蒋介石全面开战;其二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是否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选帅决策
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这个道理都能理解,可当时毛主席和党中央面临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大的美国,战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考虑的问题方方面面,必须要慎重。
任命谁担任志愿军主帅,这个问题是党中央和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的关键环节。自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未雨绸缪,组建了东北边防军,让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从这个决策来讲,说明粟裕是毛主席理想挂帅的第一人选。
粟裕能够担此大任,主要得益于他在解放战争中的优秀表现,可惜的是,当时粟裕的身体非常不好,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时常折磨着他,且在几个月时间的治疗下没有明显好转。
随着朝鲜战场上局势的变化,粟裕还是无法挂帅出征,毛主席决定另选他人,原四野统帅林总就是第二个人选了。林总和粟裕一样,都是我军擅长指挥大兵团的高级将领,且东北边防军主力就是原先四野的人,林总赴任指挥更加得心应手,容易开展工作。
可为何林总最后没有挂帅呢?一来林总身体和粟裕一样也不太好,二来林总觉得敌我双方武器差距过大,如果贸然出兵,或许会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的情况非常不乐观,金日成、斯大林联名致信毛主席,请求给予帮助,急切期盼我军能够直接出动援助。在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选谁为志愿军主帅再次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大会上,许多人反对出兵,理由也很充分,毛主席让彭老总谈一谈看法时,彭老总说:经过反复考虑,我同意您出兵援朝的决策。彭老总的态度,毛主席非常欣慰,最终,经过组织决定,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老总的顾虑
彭老总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擅长打恶战,险战,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指挥作战。彭老总虽说是始终支持出兵抗美援朝,但他内心也有不小的顾虑,主要是武器装备和制空权问题。
起初,毛主席征求彭老总意见时,彭老总说:苏联完全洗手,我们装备差得很远,让朝鲜亡国,是很痛心的。
为了让苏联提供援助,周总理和林总赶赴苏联协商。最终,苏联同意提供枪、弹、炮以出厂价格五折支援,但不会出动飞机。
毛主席得知这个情况后,再次问彭德怀:苏联不是完全洗手,可以打吗?
彭老总思考一番后说:苏联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
得到彭德怀肯定的答复后,毛主席说:即使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着我们一笔账,将来再打的话,可就没有理由了。毛主席的话,坚定了彭老总抗美援朝的决心,心中的顾虑也消除了。
兵者国之大事,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败亡,尤其是像抗美援朝这样的大战,一旦失败,其后果不堪设想,无论是毛主席、彭老总还是其他决策人,必须要考虑清楚,在权衡利弊下才能做出抉择。
就当时的背景下,彭老总觉得苏联完全“洗手”的情况下不好打,半“洗手”的情况下可以打一打,这也是根据现实问题得出的一个结论。
为了让苏联提供更多的帮助,毛主席在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会谈时对"空军问题"非常关注。
1950年10月9日,彭老总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在大会上宣布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大会期间,讨论最多的还是制空权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彭老总致电毛主席询问:“我军出国作战时,空军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负责指挥?
另一边,周总理在苏联向斯大林提出要空军掩护的问题,斯大林表示可以提供帮助,但是只能派空军到中国境内驻扎,不准进入朝鲜作战。
鉴于斯大林同意提供相应援助,志愿军入朝时间定在10月19日,当天傍晚,彭老总带着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坐一辆吉普车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指挥了那场让扬名中外的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