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境内至少12个主要城市,在同一天遭导弹袭击。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俄军从里海和黑海发射至少83枚导弹,乌防空系统击落其中43枚。
空袭造成14死,97伤。
乍一听,数字代表伤亡人数过百,但如果算巡航导弹数量的话,这个伤亡数字似乎不匹配。
如果要以大规模人员杀伤为目的,精算攻击地点、场所的话,一枚导弹极可能造成比这个高得多的数字。
从这个角度说,俄方这次反击,并非以人员杀伤为导向,毕竟是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发导弹。
普京在与安全委员会开会时说,袭击是根据国防部的建议,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针对乌克兰陆海空能源、军事指挥与通讯设施进行大规模打击。
“大规模”是跑不了的,但针对的是设施,要消灭乌方发动打击的能力。
乌方不断强调导弹落入居民区、操场、儿童游乐园等场地,似乎是针对平民设施。
目前来看,导弹落入更多的是空旷地,炸穿马路下面城市水管,导致部分街区水漫金山,说明导弹有选择地避开了人员最密集的民居或行政大楼。
从已有的视频和照片来看,更多是路上车辆燃烧,以及大楼玻璃震碎一地的场景,没有看到导弹直接扎进建筑物,把大楼撕成两片的场景。
仔细比较会发现,这和马里乌波尔等战场上所看到的建筑物,像被狗啃过那种损毁是完全两样的。
从这个角度说,俄罗斯发泄了怒火,下导弹雨也是事实,但从造成的损毁来看,俄方还是在瞄准时,把枪口抬高了一毫米。
本质上,这是警告,不是致命一击。
但这一定是俄乌之间新一轮恶性循环的重新启动。
按普京的说法,是对基辅长期“恐怖活动”的回应,包括但不限于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
普京说,这次报复行动是针对乌克兰能源、军事指挥和通讯设施。他说,乌特种部队是大桥恐袭的策划者、组织和实施者。他还指控乌克兰涉嫌进行其他袭击,包括针对俄电、气运输设施,谋杀俄、乌公众人物等,一定包括被炸的杜金娜。
另外,普京还说,乌克兰还企图炸掉“土耳其溪”天然气传输系统的一部分。
普京说,乌克兰安全部试图以俄罗斯库尔斯克核电站为目标,袭击高压输电线。
他说,这一切都有证据,有肇事者的证词,如果乌克兰继续实施反报复,俄方将作出严厉反击。
这次,导弹雨,肯定还不算最严厉,也说明,普京对于实施更强硬的行动,还有后手。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围剿,没有退路。
对使用兵器的选择,数量和级别,都有提升的可能。
就看乌克兰方面怎么选择,是推升暴力回应的等级,还是认怂?
此时此刻,认怂绝不是乌克兰的选项,民意逼得泽连斯基不会选择政治自杀,西方也需要他继续当枪手。
这个局,不能草草收场。
泽连斯基说,乌克兰不会因此被吓倒,发誓要让俄军在战场上更痛苦。
空袭后,他和拜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防空防务合作成为重中之重。
而拜登也在通话中对泽连斯基保证,美国将继续提供支持,同时谴责俄罗斯的“无意义攻击”。
2月24号以来,美国已提供乌克兰价值超过168亿美元的军援,经济制裁已经到第八轮。
俄、西方之间正在形成全方位“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也放狠话,“除了保卫我们的人民、守卫国境之外,我们未来行动的目标应该是彻底铲除乌克兰政治政权”。
他说,俄罗斯对犯罪的反应只能是用一种为世界所接受的方式, “消灭恐怖分子”。
为世界所接受,这个难说,但乌克兰问题,各国的看法,不见得一定会被美国西方带跑!
目前形势下,双方都退无可退。
其实,听起来,俄罗斯官员的话都不算新奇,但背后说明的是,乌克兰极端分子是不会允许美俄之间有任何商谈或交易的可能!
最近,拜登被问到是不是会在即将举行的印尼G20峰会上,与普京会面,拜登居然说,不一定,到时候再看。
他竟然没有一口拒绝,没有给普京加一堆“屠夫”之类的负面形容词,这让乌克兰和其他各方的极端分子超级警惕,生怕事情出现转机。
这解释了用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作为第一枪,诱发俄罗斯不得不强烈反应,让拜登与普京的会面破局,挟持俄乌局势沿着极端势力所设定的轨道继续演变。
所以,拜登这次只能以一种既定的腔调批俄罗斯:美国和盟友、伙伴将持续让俄罗斯付出代价,“让俄罗斯就其战争罪行和暴行负责,并向乌克兰提供安全、经济和人道援助”。
美国国内有深层政府Deep State,围绕乌克兰问题的则有深层势力,包括乌克兰国内纳粹组织、来自欧洲等地的极端分子,以及美国国内的战争得利者等。
但凡俄美之间稍有缓和,俄乌之间稍有转机,深层势力就会出手。
从某种程度说,他们才是真正要诱使俄罗斯用核武器这个大杀器的人。
浑水摸鱼,水越浑,鱼越大。
这是俄乌冲突的一个规律,也是目前最无解、最无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