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2022年10月01日09:24:22 军事 1430

受一些国内外影视剧的引导,我们通常认为志愿军在作战的时候,采取的是所谓的“人海战术”,靠兵员数量压垮对方。这其实是错误的,志愿军打仗向来讲求灵活、取巧,断然不会采取这种近乎于“自杀式”的进攻手段,一些美军士兵的回忆录可以证实这一点。

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 天天要闻

其实“人海战术”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集群冲锋”,其起源于古代,在东西方战场上沿用了上千年。但在一战的时候,随着自动武器的发明,机枪成为了步兵的“收割机”,在凡尔登战场,德奥与英法的阵亡人数总计近80万,可谓惨烈。此战也正式宣告人海战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应该被淘汰掉。

西方的军事专家为了对付有自动武器加持的防线,开发出了坦克和各类装甲车,用以快速突击。而东方的中国因为军工落后,暂时无法效仿西方,只能在轻步兵战术上下功夫,以弥补装备上的劣势,于是三三制、穿插、侧击、三快一面等经典作战手段应运而生。经过抗战、解放战争的历练,人民武装对步兵战术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迈入朝鲜战场后,给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迎头一击。

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 天天要闻

根据一些美国军官回忆,志愿军会步行百里长途奔袭,在联合国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他们后方,而且经常在夜间发起突袭。敢于打近战、刺杀技巧非常纯熟,而且不惧生死,若无上级命令,绝不会后退一步。

在攻坚的时候,志愿军也从来不会集群冲锋,我们以连队为例。战前,连长会确定三个排谁担任主攻、谁负责侧击,谁当预备队,正式交战时,两个排会分出若干个战斗小组,在长约百十米,纵深十到十五米的战线上互相掩进。除此之外,在敌人射击的盲点,一般会安排一、两门迫击炮作支援火力,专门对付敌人机枪阵地,在战线的右侧,会安排一个机枪班组,用来压制敌人暗堡、地堡的火力点。连部设置在战线后方,连长、指导员通过望远镜随时观察战况,如要改变进攻方式,则会让通讯兵前出到战线上,向排、班长传达命令。

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 天天要闻

如此高明、组织有度的进攻方式让敌人惊叹不已,曾参加过二战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科尔曼评价称:志愿军擅长打时间差、空间差,集中兵力,在局部制造以多打少的机会,再利用出色的配合歼灭对手,比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人高明多了。日本由于军事思想陈旧,崇尚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因此一直沿用着集群冲锋,也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万岁冲锋”,日本人认为此举可彰显勇气。

这种作战方式在中国战场大显神威,但在太平洋战场,面对自动火力充沛的美军就吃了大亏,美军“战神”巴斯隆中士靠着一挺重机枪,一夜之间干掉了千余名日本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小奇迹。硫磺岛战役的时候,日军学乖了,才不再使用万岁冲锋。

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 天天要闻

再说朝鲜战场,联合国军在频频吃败仗之后,其指挥官李奇微大发雷霆,表示基层官兵军事素质太差,一遇到志愿军打近战、夜战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会呼叫救援、逃跑。他甚至直言,美国的男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软弱!

后来,李奇微特地向美国国会申请,召回了很多二战老兵进入朝鲜战场,部队的战斗力才上了一个台阶,虽然仍在近战、夜战中吃亏,但好歹在攻守转换、战术配合方面有了进步。不过,就总体而言,他们仍不是志愿军的对手,在后续的历次季节攻势中,他们仍无法招架志愿军施加的军事压力,只能后退拖时间,待志愿军弹药耗尽之后,再发起反击。至1953年,中美双方坐上了谈判桌,经过长久的唇枪舌剑,终于达成一致,签署了停战协定,朝战由此正式宣告结束。

美军老兵回忆:志愿军冲锋时也会用很多人,但比起日本人聪明多了 - 天天要闻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方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打消了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对华的觊觎之心;另一方面也让中央军委领导人们意识到,人民武装不能总依靠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的飞机坦克,必须尽快推行军改,让部队走向现代化、机械化。现如今,这个宏愿实现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解放军已经成为全球顶尖的军事力量,再也不惧任何势力的挑衅!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奇精机械走势惊奇 - 天天要闻

奇精机械走势惊奇

近期,奇精机械股价上演了过山车走势,先是连续7个涨停,随后高位回落,最近两个交易日又收出两个跌停,从高位回落幅度超过三成。最近几年,奇精机械主营业务表现平淡,公司四年前更换了大股东,但净利润未见明显改善。
老年人别再忙着存钱了,拿出50%的存款换成这4样东西,比存钱靠谱 - 天天要闻

老年人别再忙着存钱了,拿出50%的存款换成这4样东西,比存钱靠谱

在当代社会,退休后的老年人面临着怎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和保障生活质量的问题。传统的观念中,许多人选择了存钱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老年人应该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财务规划,有业内人士提醒老年人,别再忙着存钱了,因为只存钱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