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200多天,期间,双方围绕军事重镇的攻防、针对将领和重量级人物的“斩首”行动、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角逐,没少登上各国社交媒体的热搜。
9月16日,在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普京给莫迪吃下了“定心丸”。普京告诉莫迪,理解印度对于俄乌冲突的担忧,俄罗斯会努力早日结束冲突,但乌克兰拒绝谈判而且试图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就现在来看,对俄军发起反攻、接连夺回伊久姆等重镇之后,基辅可以说是底气大增,泽连斯基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在彻底击败俄军、将俄军赶出乌克兰本土之前,绝不会和俄罗斯重新谈判。
当然,嘴上说着要和乌克兰和谈的俄罗斯,同样清楚“此时不可能停火”,在战场上打不下的筹码,在谈判桌上根本不可能得到,更别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在一直拱火了。
9月17日,普京正在忙着纵横捭阖,欧盟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倍感头疼,至少有这么3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土耳其给俄罗斯送“大礼”。9月16日,普京和埃尔多安就“天然气运输”等问题,展开了具体交流。普京表示,俄罗斯出口给土耳其的天然气,有四分之一将使用卢布结算。
在这之前,就“如何去美元化”,俄土已经达成了一致协议,土耳其愿意绕开美元,直接用卢布等货币和俄罗斯结算部分贸易。
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的选择一直令人捉摸不透,努力调停冲突的土耳其,选择了一边对乌克兰出口燃料和无人机,一边与俄罗斯深化经济和军事合作。在所有的北约成员国里面,土耳其是最不按常理出招的那一个。
对于土耳其的左右逢源,普京乐见其成。最新消息称,埃尔多安对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美国拒绝对土耳其出口F-16战机,土耳其就有可能转向购买别国武器,比如俄式武器。
此前,俄罗斯一直想从土耳其进口无人机,无奈埃尔多安不答应,为此,普京还专门求助了埃尔多安,结果却是没有结果。
埃尔多安对外战略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美国利益买单,也不是替俄罗斯出头,最终都是为了维护土耳其的利益。但只要土耳其不一边倒向美国,俄罗斯就可以心满意足了。
无论是讽刺欧盟“自找麻烦”、给准备加入北约的芬兰找麻烦,还是准备为俄罗斯送上武器订单,埃尔多安这段时间没少给普京送“大礼”。普京曾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会坚持“去美元化”,但要想如愿以偿,只靠放狠话是没用的,俄罗斯需要别国提供有力帮助,印度、土耳其、伊朗甚至欧盟,都是俄罗斯力求拉拢的经济体。
第二件事,普京给美国画下红线。《纽约时报》等美媒透露,乌军在哈尔科夫长驱直入的背后,有美国出谋划策的影子,沙利文和米利都有参与军事方案的制定。
明眼人都知道,以乌克兰的实力,能如此清楚地了解俄军的排兵布阵和具体动向,如果说与美国无关,谁会信?
忍无可忍后,9月15日,俄罗斯给美国画下了“红线”。扎哈罗娃表示,如果美国为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会被当成“直接参战”,俄罗斯将保留“使用一切手段”去捍卫俄罗斯领土的权利。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表示,乌克兰要求美国为其提供包括无人机、反潜导弹在内的数十种武器。
如果得逞,俄罗斯部分城市、工业设备和交通枢纽,就会落入乌军的攻击范围。到时候,乌军没准会像俄军那样,用强大火力去摧毁对手的战略纵深,这不是普京想看到的结果。
当然了,俄罗斯没少警告美国,不意味着美国会听俄罗斯的,从提供防御武器到转向提供进攻武器,再到明目张胆地为乌军提供情报和军事指挥,在挑衅俄罗斯的路上,美国越走越远。对此,俄罗斯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俄军不能直接攻击美国和北约目标。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俄罗斯之所以会一忍再忍,主要是因为俄军仍然占据主动和优势,仓促从伊久姆撤军,也有考虑后勤补给的因素。说到底,冬天很快就到了,战线过长会给乌克兰提供重创俄军补给线的机会。
如果有一天,乌军在战场上拥有绝对优势,恼羞成怒的俄罗斯,有可能会转向报复北约,但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
第三件事,欧盟内部吵起来了。9月16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欧盟制裁俄罗斯,等同于能源矮子制裁能源巨人,这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欧尔班认为,制裁应该是强者对弱者实施的,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俄制裁不会取得任何成就,反而会让欧盟经济变得更加糟糕。
9月15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个重要决议,那就是“不再将匈牙利当成完全民主国家”,还决定暂停为匈牙利提供百亿欧元。对此,欧尔班称之为一个笑话。
能源危机让欧盟付出了沉重代价,除了给民众生活带去不方便之外,还沉重打击了欧盟工业。在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很多欧盟企业不得不给出口产品加价,导致欧盟企业在全球市场失去了部分竞争优势。
欧尔班没少讽刺欧盟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德国没有改变态度。欧盟在此时给匈牙利一个下马威,显然有敲打欧尔班的意味。
再过一个月,等到气温急转直下,德国奥地利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混乱,对德国而言,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一旦欧盟抗不过寒冬,这个本就一盘散沙的联盟,就会加速走向撕裂。
至于欧盟能否度过危机,不妨静静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