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2022年07月13日17:43:20 军事 1060

2001年,百岁老人张学良夏威夷岛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张学良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他曾经有过东北易帜的壮举,也有过“不抵抗”的耻辱,更是“西安事变”的最大功臣。

有人觉得他一枪不放将东北交给日本人,是民族的罪人。

但是在我党看来,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却是一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那么张学良究竟是功臣还是罪人?我党为何会对其有着如此高的评价?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一、从东北易帜到不抵抗

1928年6月3日凌晨,张作霖从北京乘坐专列返回奉天

此时日本关东军已经在策划暗杀张作霖的事宜,他们打算在专列途径的沈阳皇姑屯车站的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安放炸药,将张作霖炸死在车上。

在次日凌晨的5时30分,张作霖的专列在经过皇姑屯车站时发生爆炸,张作霖身受重伤,在几个小时之后就在沈阳不治身亡了。

随后张学良接任成为了第二任东北王,他面临的国内形势极为复杂,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阀势力已经被消灭。

全国上下都流行着统一的声音,五色旗已经换成了青天白日旗,而割据东北的奉系军阀则成为了最后一个旧势力的军阀。

当时的东北地区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东北人民也十分渴望国家能够统一。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此时的蒋介石打算削弱阎李冯三大军阀,彼此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厚,中原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东北军在先前被北伐军击败,元气大伤,如果再一次爆发战争,奉军将会面临巨大的打击,张学良明白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和平。

恰逢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英美方面为了遏制日本选择支持国民政府,张学良受到日本人的影响也大大减少。

于是张学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自保的考虑,最终决定东北易帜,全东北都换上了青天白日旗,虽然此时各地军阀的力量仍旧雄厚,但是全中国也算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张学良此举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可,两人也在之后结为了异姓兄弟,而张学良则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赏,因为他的决定让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完整的中国。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此时的张学良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功臣,东北易帜也让张学良赢得了全国上下的一片掌声,即便是过了许多年后人们都依旧记得他的功绩。

但是这并不足以称得上是民族功臣,而且接下来的事件更是让张学良背上了一辈子的骂名。

1931年9月12日,张学良来到了石家庄,他此行的目的是来秘密会见蒋介石,同时向这位结拜大哥诉说目前东北面临的紧张局势。

听完汇报的蒋介石当即下令:“这次与你会面,主要是要求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本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得知日本方面马上要在东北下手了,但是当时的东北军根本没有实力可以抵挡日本关东军,于是他决定选择不抵抗政策,利用国联的影响力迫使日方和平解决。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蒋介石此举在当时看来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北洋军阀时期,中日双方的争端都是通过国际谈判的方式进行解决。

因为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争夺,所以这样的方式基本上能够顺利解决冲突,所以北洋时期中国尚且没有丢失分寸的领土。

然而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他的这个决定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时张学良内心十分不赞成不抵抗政策,毕竟日本人和自己有杀父之仇,而且手下十万东北军尚可一战。

但是出于对上级命令的服从,张学良最终还是将这道命令传了下去。

临走时蒋介石还不断叮嘱张学良,对外不能够说这是他的意思,正是这句话让张学良背负了一辈子的骂名,而日本方面接下来的行动更是让蒋张二人都完全意想不到。

二、从九一八事变到思想转变

在蒋介石下达不抵抗命令之后的一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此时的张学良经过一番思考后,最终决定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十万东北军放弃抵抗,日军在几天时间里就侵占了东北的大片地区。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的第三天,中共方面就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此时的张学良才知道原来日本人是动真格了,他们打算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可是当时十万东北军已经被张学良调往入关,此时的东北防御力量十分虚弱,张学良立刻组织了本地的武装力量抵抗日军,但是当时东北的武装力量还不足以抵抗日军。

随后张学良曾7次致电南京政府,并且表示自己和东北军抗敌的决心,希望南京方面能够给予支持。

然而蒋介石对此却一直都没有表示,坚持贯彻不抵抗政策。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1932年2月6日,日军侵占哈尔滨,整个东三省全部沦陷。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国联并没有能够阻止日军的行动,日军在占领东北三省之后继续开始疯狂的侵略,随后热河省也沦落到日军的手中。

此时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就成为了全国人民声讨的对象,当时的张学良心里面十分郁闷,他替蒋介石的政策背了一个黑锅,所有人都以为他忘记了家仇国恨。

然而这还不是让张学良最悲伤的时刻,不久之后蒋介石还暗示张学良引咎辞职,在张学良离职之后蒋介石还顺势将所有的骂名推到了张学良的身上。

张学良将所有骂名都忍了下来,但是如果剥夺了他抗日的权力,这彻底让张学良的心掉落到谷底。

随后张学良就离开了中国前往欧洲游历,期间也接受了很多的马列主义思想。

期间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还制定了一个“剿共”计划,随后就任命回国的张学良担任“剿总”司令。

老蒋将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等西北军交给张学良,让他带着东北军以及这些部队前往进攻陕北根据地。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可是张学良很快就领教到了我军的厉害,刚交战不久张学良就损失了三个主力师,张学良也开始在思考这场战斗的意义。

在1935年底,毛主席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并且提出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去东北赶走日本人”等等一系列的口号。

听到这里张学良的内心发生了触动,而接触过马列主义思想的他也开始对我军产生了好感。

毛主席在知道张学良的想法之后,他觉得张学良是可以拉拢的对象,因为张学良的部队都是东北人,如今家乡被日本人占领,心中必然有着浓厚的思乡之情。

而且张学良的父亲被日本人暗害,全军上下都有着浓厚的抗日情绪,这有利于我军对张学良进行统战工作。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于是在1936年初,我军派人将周总理的亲笔信带给了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内心十分纠结。

他其实早就已经十分反感蒋介石的“剿共”政策,但是碍于上下级的关系以及结拜兄弟的情谊,张学良还是没能够下定决心接受我党的建议,但此时他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

看着周总理的亲笔信,信上写道:“应调转枪口,对准真正的敌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杀死骨肉兄弟以饱狼腹,非人类所为。”

此时的张学良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结束这场内战,他希望两党之间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抗日,随后他做出了一件让他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

在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政策,确实让张学良陷入到了全国上下的一片讨伐当中,时至今日也有不少人为他当初的选择感到十分愤怒。

此次事件也成为了张学良一生当中难以抹去的污点,毕竟之后的抗日战争让中国人民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仇恨更是让张学良的问题上升到了民族层面。

确实张学良在这一次事件当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于张学良复杂的评价也由此而来,但是在我党及周总理的评价当中,却对张学良打出了很高的分数,这又是为什么呢?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三、千古功臣 民族英雄

张学良派人将自己的意思转达给我党,党中央得知张学良的想法之后十分高兴,随后就派李克农作为代表和张学良进行会谈。

经过私下的三次秘密会谈,中共决定派周总理全权代表我党,前往延安与张学良商讨事宜。

1936年4月9日晚,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周总理和张学良在一座天主教堂内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会晤,这一次的会谈也改变了中国之后的历史。

这一次会谈也让周总理和张学良结成了知己好友,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

和周总理接触过之后,他心中最敬佩的人从此多了一个位置,而周总理在此后的岁月中也曾多次在远方想起少帅张学良。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在张学良决心要与我党合作的同时,十七路军的杨虎城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同样反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他希望两党能够联合统一抗日。

随后两人进行了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张学良透露了自己多年来的失落,而杨虎城则直接表示要给老蒋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话一出张学良大为震惊,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着共同想法的人,随后他决定按计划行事。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带领部队包围了华清池,当时蒋介石听到屋外枪声四起,他顾不上换衣服就迅速从后门逃跑。

随后东北军在骊山山腰的一个石头缝里找到了狼狈的蒋介石,过了5天之后,周总理就带着中共的代表团来到了西安,并且和蒋介石方面进行了会谈。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此时的蒋介石迫于张学良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妥协,两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西安事变,民族统一战线也在此刻正式建立。

事后张学良出于愧疚,他决定不顾众人的劝阻,亲自将蒋介石送回了南京。

殊不知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去到南京之后蒋介石就开始对张学良进行报复,

从1938年11月起,张学良就开始了长达54年的软禁岁月,期间辗转南京、重庆、台北多地,最终在1990年恢复了人身自由,此时蒋介石和蒋经国都已去世了。

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我军面临国民党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同时也获得了短暂的调整机会。随后两党合作抗日,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战线,为最终的抗战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周总理在回忆起张学良的时候,也曾经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作出的努力确实配得上这一赞誉,如果没有他的努力,抗日战争将会更加严峻,而我军面临的压力也将会更大,甚至会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焕然一新,张学良也因为西安事变而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应该如何评价张学良?周恩来提起他时,曾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 天天要闻

结语

如果没有张学良的努力,就没有民族统一战线,张学良对于抗战的胜利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让中华民族能够成功击退侵略者。

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的作用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也正因如此周总理才会称赞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而张学良的名字注定会名垂青史。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抹黑中国航天者,即为汉奸! - 天天要闻

抹黑中国航天者,即为汉奸!

起因:我无知也,对嫦娥6号开箱仪式感到迷惑,写了一篇微头条6月25日,风姿绰约的嫦娥6号在月地之间仙游了53天后,又风度翩翩的,指哪打哪的精准降落于内蒙古某着陆场。(说风度翩翩,那是我这个航天迷的偏爱:小六31马赫的返回速度,能把美国的航母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 - 天天要闻

伊朗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

伊朗驻联合国使团警告以色列:如果袭击黎巴嫩,战争将随之而来当地时间6月28日,伊朗驻联合国使团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虽然伊朗将以色列“意图攻击黎巴嫩的宣传视为心理战”,但如果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全面军事行动”,“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