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花甲之年,他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22年07月02日08:38:07 军事 1617

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那一年,他60岁。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可以载入中国航天史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工程代号为“921”,花甲之年的王永志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科学强国」花甲之年,他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 天天要闻

从载人飞船过渡到空间实验室,再到长期有人照料的永久性空间站,王永志的构想最终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飞扬直上八千丈,只手拨云观沧海。”这是王永志在神舟五号上天之前送给航天员杨利伟的一句诗。在这豪迈诗歌下,是王永志所承担的千钧重压。

大胆创新

从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成功发射,到进入空间站时代,担任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的王永志,见证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许多重要历史时刻。

“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我当时就想,国家得有强大的国防,叫别人不敢欺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抱着“不让人欺负”的目标,王永志考入了清华大学航空系。

1957年,王永志迎来人生一大转折:这一年,他在莫斯科航空学院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从此,王永志的命运与中国航天紧紧相连。

针对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射程不够的问题,王永志大胆提出解决方案: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烧剂,导弹就能达到预定射程。

本来火箭能量就不够,还要往外泄?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不可思议。王永志鼓起勇气找到发射场技术总指挥钱学森,谈了自己的想法。钱学森听后,马上把导弹总设计师叫过来叮嘱道:“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果然,这个方案实施后,导弹射程增大了,连打3发都进入了目标区,试验取得成功。

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始终贯穿在王永志的科研工作中。

“提议者责无旁贷”

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就是保障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在当时,国际上各个国家在送人上太空之前,为了谨慎都会进行多次大动物实验。如果中国重走这条路,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可是不进行大动物实验,对于总设计师来说,怎样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万无一失,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王永志把压力扛了下来,他决定不做大动物实验,直接上天。

「科学强国」花甲之年,他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 天天要闻

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王永志说:“我们要大胆跨越,因为当时就有这么个决心——中国飞船一经问世就是世界水平。为什么可以这么做(直接送航天员上天)?我们就是利用后发优势,别的国家先干,我们后干,所以有经验,许多事可以避开、跳过去。”

「科学强国」花甲之年,他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 天天要闻

尽管如此,下这个决心也需要勇气和大智慧。最终通过“两总”联席会(即总指挥、副总指挥、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联合开会)确定这个大胆的方案。但决策权显然在一个人,提议者责无旁贷。王永志说:“不管方案是有多少人讨论,提议者、倡导者都负主要责任。我是下决心承担这个责任的。”

保障航天员的人身安全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王永志说:“这一点我就感到特别欣慰,一直干到现在,这就快30年了,我们一直是安全的。”

载人飞船成功上天

说到把载人飞船成功送上天,则完全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如何提高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时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永志在当时率先攻克的难题。

「科学强国」花甲之年,他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 天天要闻

1986年,时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王永志,与一批科学家悄悄酝酿着一件后来震动航天界的大事:在“长征二号”火箭基础上,捆绑4个助推器,形成新型大推力火箭——“长二捆”。

王永志说:“当时,我们想以‘长征二号’火箭为基础,研制大推力捆绑火箭,把中国的运载火箭推向国际市场。”1988年底国家批准了这个项目,要求18个月内完成研制任务。王永志代表研究院立下“军令状”。在一些外国同行看来,没有3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是王永志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困难的硬仗,中国航天能否搭上国际商业发射的班车,成败在此一举。最后王永志和同事们用事实作出了最好的回答——1990年7月16日,“长二捆”首飞成功。

传承载人航天精神

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我国已成功发射了8艘载人飞船,有13名中国航天员造访了浩瀚宇宙。从1992年到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了整整30年,而王永志最初设想的“三步走”计划也在2022年全部完成。

这三步走,走了整整30年,在漫长的时间中,我国不但培养了一只素质过硬的航天队伍,还培养了载人航天精神。

王永志对新一代的航天人寄予厚望,他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真的能够认真学习领会老一代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我觉得有这些,我们的事业就能继续发展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志愿。圆梦飞天,圆梦,继续圆梦。”王永志坚定地说。

END

资料来源:

1、央视新闻客户端

2、解放军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星”光因梦想闪耀》

作者:刘建华

编辑:郭玲

审校:龚紫陌

视觉:龙昊

关注“科学强国”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决定!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 天天要闻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文一科技2023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于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9:00—10: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网络文字互动形式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就上述事项进行网络互动交流和沟通,在信息披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近期和几个老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有回到农村的意愿,可能城市呆久了,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空间,人就更渴望田野的舒展。都50多少的人了,当大家问到回到农村干什么?这方面我还是有调研的,譬如一个人在农村,这种东西养殖100只,一年都能挣个十来万,是不是比在城市打工强
军迷用无人机拍高清新型军舰获刑,国家安全部提醒无人机飞行有禁忌 - 天天要闻

军迷用无人机拍高清新型军舰获刑,国家安全部提醒无人机飞行有禁忌

6月20日,据国家安全部:近年来,无人机产业服务范围已覆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诸多领域,成为大众消费娱乐新趋势、新潮流。然而,随之而来的无人机违规航拍航测活动日益增多,特别是无视禁飞法规的“黑飞”“乱飞”活动,给我国家安全带来隐患风险。无视法纪的惨痛代价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无人机违规巡飞,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