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2022年07月01日00:54:07 军事 1306


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 天天要闻

超级大国试验高超音速武器又一次失败了!全球对这类失败其实也已经早就从心理上充分适应了。反倒是偶尔成功一次的这类试验,才会引发大家短暂的兴趣。于是十几年下来,超级大国关于超高声速武器系统的试验,总的成功率连20%都不到。如此之低下的成功率,指望这类武器尽快投入现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对进行具体研发的军种,包括承包这些研发的“武器开发商”来说,这种极低成功率的系统试验,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进行下去,因为如果因为试验成功率太低而主动放弃试验,那么所有的项目经费就会立即被彻底的断绝,再想在短时间内重启或者恢复这类试验就更加难上加难了。问题是超高声速武器在其他大国不但已经试验成功,而且已经进入批量列装多年,随时随地可以用于实战。


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 天天要闻

如果堂堂的超级大国在同类武器系统上连试验这关都过不去,不但在事关未来的整体军事高技术上开始严重的落后,就是在面子上都说不过去。长此以往,还如何号令天下 ?于是哪怕试验测试的成功率越来越低,甚至明显已经进入了不可能成功的技术死胡同。但是为了维护超级大国的整体形象,这种掩耳盗铃式的试验,再没有成功的希望也要长久地搞下去!而如果当今的超级大国在军事高科技上只有高超武器搞不定一个项目也就罢了。最悲哀的是,超级大国在进入新世纪的这20多年中,居然没有一个高新武器项目曾经完成测试进入列装状态。换句话说,20多年甚至30年前,全球观众眼里的超级大国的先进武器都是些什么,到当今还是同样的那些东东。其堪称庞大的四大军种,每年七八千亿的巨大军费投入,


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 天天要闻

居然就不能换来任何一种新式武器的顺利列装!除了上面提到的空射高超声速武器之外,超级大国海军的电磁发射和拦阻系统这种事关航母战斗力的高技术一直是半拉子状态。其海军的电磁炮项目已经彻底下马;高能空射战略激光武器,也就是747化学激励激光飞机也已经下马拆解;原本遥遥领先的自然变循环发动机放在仓库里吃了20多年的灰,现在在其他大国步步紧逼之下,才再次捡起来进行试验,白白浪费了20多年的宝贵时光。在太空高科技方面,原本准备建造的千吨级第四代空间站项目也早早下马了。结果到现在只能勉强维持一个内部充满异味的老旧项目。但是再卖力延寿,这个老旧的空间站也维持不到2030年。如果说这些最尖端的高科技技术难度太大,但是像射程上百公里的远程火炮,


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 天天要闻

快速水上战车这些普通类军工项目,在超级大国同样也因为搞不定而最终下马,这就让外界很不能理解了。20多年不能成功列装任何一个新式武器系统,显然不是某个军种或者某项关键的军事高科技领域出现了问题,而是超级大国自身从整体上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颓势局面。说白了本质上就是延续了40年之久的去工业化过程,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状态。超级大国本来幻想可以在本国只保留最暴利的军工高科技霸权和金R霸权,幻想永远可以站在全球食物链的最高端,攫取超额利润不断养肥自身;而把需要下大力气的普通工业生产交给其他国家进行;这样就可以永远躺着割全球的韭菜了。岂不知人类的任何劳动,都有一个产业链条完整和逐步熟练提高劳动效率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是做得多、


超级大国军工的悲哀,最近20多年居然没有1项新式武器成功列装 - 天天要闻

做得熟,才能最终做得精。任何生命体都不可能只保留头脑而不要身体。而超级大国在所谓的冷战胜利后,就想当然地认为只需要维持最尖端的东西就足够了。最终结果就是眼高手低,事与愿违!除了在整体发展战略上走上了歧途之外。超级大国内部人员构成的长期异化,也加速了其衰落的过程。超级大国在冷战时期,大量利用来自欧洲和东亚的智力资源;而当今超级大国的高科技已经被南亚族群垄断。有这样一帮二把刀充分把持,能有一个大的军工项目最终成功都属于天理难容!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德申财商俱乐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开启财商教育新时代 - 天天要闻

德申财商俱乐部在北京正式成立 开启财商教育新时代

财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智商和情商。财商教育的缺失会影响到对财富创造和管理的理解和把控,即便有些赚钱的机会但在更长时间尺度来看缺少驾驭财富的能力。现阶段,人们需要更注重对财富创造机会的认知,获得发掘资产价值调整的机会。这也是德申·财商俱
用俄罗斯的钱,为乌克兰贷款打俄军?七国集团的算盘能否打得赢? | 凤凰聚焦 - 天天要闻

用俄罗斯的钱,为乌克兰贷款打俄军?七国集团的算盘能否打得赢? | 凤凰聚焦

七国集团峰会虽已结束一周,但峰会带来的“余震效应”仍未停。峰会上,七国领导人商定,在今年年底前,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所得利息,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这笔贷款对于正在努力弥补财政赤字的乌克兰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但高额的贷款所带来的不可预估的风险,也让欧洲内部对这项计划举棋不定,甚至欧洲部分...
蛇吞象暗战:巨头间的绝杀 - 天天要闻

蛇吞象暗战:巨头间的绝杀

注册制实施以来,新巨丰导演第一例A股蛇吞象H股的收购案再次进入了高潮,全面要约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纷美包装。这是继续2023年新巨丰成为纷美包装第一大股东、两次派驻董事失败以后,进行更地彻底的一次收购行动。交易所向新巨丰进行了问询,第三股力量却一直沉默。最大的愤怒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 天天要闻

文一科技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正面临受损投资者索赔

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了解文一科技2023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公司于2024年6月17日(星期一)上午9:00—10: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以网络文字互动形式召开了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就上述事项进行网络互动交流和沟通,在信息披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 天天要闻

一个人在农村,养殖100只,一年能挣十来万!

近期和几个老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地都有回到农村的意愿,可能城市呆久了,生活在一种压抑的空间,人就更渴望田野的舒展。都50多少的人了,当大家问到回到农村干什么?这方面我还是有调研的,譬如一个人在农村,这种东西养殖100只,一年都能挣个十来万,是不是比在城市打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