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2022年06月29日23:59:11 军事 1428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中空军实力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俄乌战争自2月起,至今已打了4个多月,还是没能让世界看到和平,俄罗斯空天军在这场战争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我国又有哪些启示呢?

俄乌双方已在东乌地区,持续战斗了4个月。理论上讲,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相差甚远,俄罗斯虽然作为进攻方,但完全打的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如此局面下,俄空天军作为对抗主力至今也损失惨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俄罗斯空军

空军实力差距巨大,但俄空天军表现一般

我们先对俄乌双方空军实力做一下对比。

首先是俄罗斯空天军,其装备米格-29战机240架;米格-31战机131架;苏-24战机273架;苏-25攻击机192架;苏-27、苏-30、苏-35战机共计350架;苏-34战斗轰炸机125架;图-22M轰战机66架、图-95轰炸机42架、图-160轰炸机15架。

然后是乌克兰空军,其装备米格-29战机43架、苏-24战机12架、苏-25攻击机17架、苏-27战机26架。

如此对比下来,俄空天军对乌克兰空军在数量及质量上拥有压倒性优势但是,根据当前公开的消息看,俄军已经损失了32架固定翼飞机、43架直升飞机、以及79架无人机。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俄乌空军实力对比

为什么发动突袭的俄军,损失反而这么多呢?

根据俄空天军的表现,以及战场态势分析,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俄空天军看似强大,实则信息化程度低,导致战法落后,没能打出压倒性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现代化战争中,空军不仅仅是用来压制对方空军力量的,还要配合陆军、海军提供的战场情报,进行及时有效的支援。俄乌战场目前的主力是地面部队,空天军要配合地面部队,就需要双方信息数据共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建战场数据链,类似于美军的link16数据链系统。

但是就目前的战场报道来看,俄军的战场信息化做得并不优秀。特别是通讯层面,因为俄军沿用了苏联的ERA战场信息加密通讯的逻辑,而乌克兰军队也继承了这套系统,加之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信息支援,俄军在战场上的通讯保密就出现了问题。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乌克兰军队

那俄军就没有研发出自己的战场通讯系统吗?

当然有,在21世纪初,俄军就重新建立了数字化加密系统“德尔维希”。但是,由于该时期俄罗斯与西方各国关系缓和,得到西方军事通讯技术的帮助,该系统中使用了较多进口硬件,使其在保密和维护方面出现问题。

以上是战场信息程度化不足,导致的俄空天军战场支援不及时,没能打出压倒性优势。

第二个原因是俄空天军缺少精确制导武器,致使对地面目标打击时,出现了较多伤亡。我们从俄空天军主要损失机型中发现,苏-25对地攻击机和苏-34战斗轰炸机占损失比重较大,两者共计损失21架。

为什么对地攻击会有如此大的损失呢?

首先,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在开战初期已经被俄军悉数摧毁了,所以远程防空火力已经威胁不到俄战机。那么我们就将目标转向北约,其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中,包含大量的“毒刺”单兵防空导弹,该型导弹主要针对中低空低速目标。而俄空天军在对地打击方面,缺少远程精准打击武器,也就是激光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等装备。

至于为什么缺少?原因不是造不出,而是精准打击武器造价较高,一枚激光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在百万美元左右。战争中期打击一些低价值目标,对于本不富裕的俄军来说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对地攻击时,俄空天军的攻击机和轰炸机有时不得不降低飞行高度,在毒刺防空导弹6000米射程内,挂着无制导炸弹获火箭弹展开攻击,战损率自然会增加。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第三个原因,俄空天军在战斗中有意保存实力。

因为乌克兰身后是北约各国的支持,所以没有人能保证北约会不会参战。纵观历史,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时期,在未派出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利用空中优势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轰炸。

为了避免第三方参与战争,俄空天军必须有足够的预备队,以威慑北约空军,使其不敢直接对俄进行空中打击。

综合上述观点,俄空天军对阵乌克兰空军实力悬殊,没能打出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部在于装备落后、经济实力不足,外部在于北约对俄的战略威胁,让其不能完全展现实力。

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俄空天军自参战以来,打到现在这个局面,对我国空军未来实战有什么启示呢?

从俄空天军战场表现情况来看,其短板在于装备落后,以及多军种配合能力差,还有外部威胁。对照这三点来分析,若中国空军面对同环境下的战争,实际情况会怎样?

首先,看一下我国空军整体实力。

根据美国《2020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统计,中国目前装备的三代及以上战机,总量为1500架左右。目前以三代半战机作为主力机型,其中以歼-11B歼-16歼-10系列、歼-15四款机型为中坚力量。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中国空军目前的发展方向类似于美国空军,打造多用途、全天候、信息化空军。

再看空军的弹药系统,近两年可谓是“百花齐放”,我国自行研制的精确制导炸弹“飞腾”系列已研发到8款,从25KG到1000KG各种当量齐全,还有对标美国JDAM系列的“雷石”制导炸弹,“雷霆”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等。空对空导弹“霹雳”系列也就不用多说了,就连最新的歼-20也在使用该系列导弹。

所以武器装备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剩下的就是舍不舍得用了。

不同于俄罗斯,我国在军费开支上比较宽裕,拿今年政府预算报告为例,中国2022年军费预算约为2295亿美元,俄罗斯2022年军费预算约为627.9亿美元。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种类繁多的中国空对空武器

再看中国空军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

根据2020年央视军事频道对于我空军一场演习的报道:歼-10战机与苏-30战机可以进行跨机型数据共享。从这则新闻中能看出,我军已经拥有类似于美军link6数据链设备。在空战中可以完成各机型信息共享,让无人机、战斗机、轰炸机掌握更多战场情况,从而随机应变达成作战目的。

但是面对外部威胁,我空军的压力丝毫不低于俄空天军。

中国周边环太平洋区域,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给我们巨大压力,美军在亚太地区驻军常年保持在10万左右,其中驻日美军约4万,驻韩美军约2.8万,拥有5个大型空军基地:日本横田基地、冲绳嘉手纳基地三泽基地韩国乌山基地、群山基地。新加坡樟宜的基地也在建设中……

面对这些军事威胁,中国空军目前有能力保卫我国领土领空,但是若出现境外军事对抗,我空军还要配合海军力量,对周边美军进行威慑。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随着中国003号航母下水,海基航空兵也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相比于俄罗斯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还在船厂“趴窝”中国海基空中力量更强。

但是,同样面对外部威胁,俄空天军拥有远程战略轰炸机,我空军在远程战略威慑层面略有不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传说中的“轰-20”问世,中国空军又会走上更高的台阶。

俄乌的空中战场只是现代战争的缩影

俄乌战争中除了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轰炸机的身影外,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很显著。特别是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就出现过乌军使用无人机向对方战壕投放手榴弹、小型炸弹的情况。

在更大的战场,乌军也使用TB-2无人机对俄军部队进行侦查、袭击。这种低成本、高利用率的无人机,相信会成为未来空中战场的主角。

俄乌打了4个多月,俄罗斯空军损失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 - 天天要闻

TB-2无人机

俄军在乌东战场对无人机使用的缺失,值得我们深思。而乌克兰频繁使用无人机,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中国面临一场局部战争,如何对无人机进行反制?

其实,在2020年CCTV-7军事栏目《军武零距离》中对此就有报道,上海特金无线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反制无人机设备,这套装备名为“J-TDOA”,主要通过发现-识别-定位-监控-管制五个功能,达成对无人机的反制。

那么国内民营企业尚且能对抗无人机,相信我军反无人机能力应该更强。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需要在俄乌战场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俄罗斯可以说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军事实力也很强,为什么在乌克兰占不到便宜?

是俄军外强中干?还是说俄军高层轻敌?俄空天军的损失还会增大吗?

目前战争还在进行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 天天要闻

金日成催促中国立即出兵,毛主席说他想多了,得让苏联和他说说

就在早前,朝鲜已经接到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将出兵援朝,并已做好准备。然而,朴一禹来到沈阳后,并没有就志愿军入朝具体事宜进行沟通,只是传达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国军队立即过江,并说金日成现在德川,志愿军指挥部也应该设在那里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 天天要闻

来自铁军第43军的两大王牌师,六大军长,皆是军中翘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改编而成的第43军,是解放战场上,四野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之一,为加快促进东北地区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在战略追歼阶段,第43军与兄弟部队共同南下作战,参与衡宝战役,和兄弟部队共同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此举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 天天要闻

战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来战争新纪元

战争冲击波,科技世界的重塑与变革。近期战火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再次点燃,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对地理和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更是一场科技领域的无声革命。战争的硝烟背后隐藏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世界。首先,我们看到了无人机技术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