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2021年02月16日23:45:04 军事 1990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当美军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并在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横行霸道时,小布什、奥巴马和拜登就应该想到这种结局:对美国恨之入骨的武装发起猛烈轰炸,美国及其盟友付出沉重代价。

说到底,美国强占叙利亚油田、虐杀阿富汗平民的所作所为,与中东的恐怖分子并无差异。唯一的区别在于:美军实力一枝独秀,各大势力对白宫是敢怒不敢言。

但沉默并不意味着持续忍让,忍无可忍后,反美势力必然会以牙还牙。

让拜登和布林肯没想到的是,对手的出招居然如此之快——美国刚准备与英、法、澳大利亚联手对付缅甸军方,美军基地就差点被炸了。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 天天要闻

到底怎么一回事?

2月15日深夜,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至少3枚火箭弹飞向了美军基地,地点就在伊拉克埃尔比勒机场,且旁边就是美军基地。

火箭弹落下后,美军基地旁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至少1人当场死亡,此外还有8人受伤,其中包括一位美军士兵。路透社称,这是一年以来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的最猛烈袭击。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中,至少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

一,袭击者及幕后黑手是谁,暂时还不明确。悲剧发生后,亲伊朗武装——伊拉克民兵组织宣布自己发起了袭击,但白宫及美国军方还没有就此事发表声明。当然,按照美国贼喊捉贼的一贯风格,无论此事是谁干的,白宫都会可能嫁祸给伊朗。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 天天要闻

二,获知消息后,白宫选择了紧急介入。美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已与库尔德地区总理巴尔扎尼讨论了袭击事件,美国感到非常愤怒,巴尔扎尼承诺,会配合美国展开具体调查。

三,几乎同时,埃尔多安对美国摊牌了。2月15日,布林肯在与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交流时强调,对在伊拉克北部身亡的土耳其人质表示痛惜,的确是库尔德工人党导致了这一悲剧发生。

布林肯之所以要用“诚恳、真挚”的态度道歉,是因为埃尔多安炮轰了白宫。埃尔多安认为,库尔德武装杀害13名土耳其人的事,根本不容置疑,美国含糊其辞的表态就是一个笑话。表面上看,美国将库尔德工人党认定为恐怖分子,但在叙利亚,美国大兵却在与库尔德武装并肩作战。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 天天要闻

很显然,对于美国的左右逢源,埃尔多安看不下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会不会和土耳其有关?

谁也不知道。

三个简单看法吧。

第一,美军基地遍布全球,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美军在中东折戟沉沙也不足为奇。特朗普“斩首”苏莱曼尼后,伊朗也曾轰炸过美军基地,且用的还是导弹,2020年3月份,1个英国人、2个美国人也曾在伊拉克被炸身亡,最后白宫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 天天要闻

这些迹象表明,看似不可战胜的美军,实际上也存在软肋,如果能抓住七寸直击要害的话,五角大楼照样没脾气。

第二,美军必然会以牙还牙。刚走马上任的拜登,本就需要机会立威,如果对美军基地被炸、美军士兵受伤坐视不理,拜登必然会被特朗普支持者揪着小辫子骂。

但问题在于:拜登真正能做的又有多少?别忘了,2月15日这天,俄罗斯已经与伊朗举行了联合军演。

战斗在深夜打响!美军基地遭火箭弹“轰炸”,有人当场死亡 - 天天要闻

普京绝不可能坐视盟友被欺负而沉默。

第三,新一轮的多事之秋正在加速到来。放在以前,世界没准会以为这是美军的一场表演,目的就是为了给针对伊朗找理由,但和之前的“雷声大雨点小”不同,美国这回确实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美国蠢蠢欲动、缅甸冲突升级的关键时刻,中东局势再次升温,肯定不是啥好消息,自称“世界灯塔”的美国绝不会就此作罢。但无论拜登怎样出招,伊朗都得小心了。

军事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这就期待上了:中方会不会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 天天要闻

美国这就期待上了:中方会不会放宽稀土出口管制?

【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国和中国互相暂停关税后,稀土出口现在成为焦点,”美国《财富》杂志5月12日报道称,美国希望能保持对中国稀土的获取渠道,而中国则将其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视为一种可以用来抵御美国威胁的“武器”,这使得该问题成为两国经贸
台军“海马斯”首次实弹射击中两次“出包” - 天天要闻

台军“海马斯”首次实弹射击中两次“出包”

【文/观察者网 山猫】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台军从美国采购的M142“海马斯”火箭炮系统,昨天在屏东九鹏基地进行了运抵岛内接装后的首次实弹射击。射击过程中,曾两次出现“信号异常”,导致射击暂停,报道还表示,美方原厂人员也在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正在发射中的台军“海马斯”炮车 台湾“联合新闻网” 屏东九...
记者观察丨从埃拉特港看以色列为战争付出的经济代价 - 天天要闻

记者观察丨从埃拉特港看以色列为战争付出的经济代价

埃拉特港是以色列连接红海的唯一港口,具有重要的贸易和战略意义。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地区局势迅速升级。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4.9万辆车经由埃拉特港进口,而整个2024年,这个数字为0。埃拉特港空荡荡的码头,折射出了这场复杂地区冲突所带来的经济代价。记者:冯国芮 王卓伦 陈君清报道员:尼克·柯留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