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银行总行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兼城市副中心分行副行长王颖,深耕金融领域24年,以实际行动诠释金融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她助力城市建设,牵头推出金融服务方案,优化账户平移系统,保障金融业务平稳过渡;推动财政数字化转型,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系统,使北京银行在相关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外埠分行开通医保柜面支取业务,完成医保移动支付系统研发上线,创新便民产品,便利了百姓就医。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最质朴的坚守,也是我一直以来崇尚的工作信念。”王颖说。
刚入职时,王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单位,营业前的准备工作,她做得一丝不苟,在整理好工牌、妆容后,她会确保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客户。营业结束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仔细核对账目,保证每一笔业务准确无误。“那时候,虽然工作很繁琐,但每一名客户的满意评价,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王颖说。
随着经验的积累,王颖从柜员转岗为对公客户经理。角色的转换,没有改变她对客户的真诚和对初心的坚守。当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吹响,王颖积极投身其中,全力服务北京市级机关单位迁往城市副中心相关金融工作。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她带领团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在搬迁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金融问题,我们就提前去解决。”王颖说。
为保障搬迁过程中金融业务的平稳过渡,王颖牵头推出《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市属单位账户平移系统优化改造期间,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反复梳理平移需求,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凭借这种“钉钉子”的精神,他们成功完善了系统功能,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最终,客户无需进行开销户操作,也无需改变原有账号,即可实现无感切换,存量业务得以有序进行。相关单位对王颖团队的专业化服务赞不绝口:“北京银行的服务太贴心了,让我们在搬迁过程中没有了金融方面的后顾之忧。”
“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不断追求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王颖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2021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王颖带领团队承担起了北京银行财政数字化服务系统研发的重任。在没有任何同类系统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研发难度可想而知。“当时压力很大,但我们没有退缩,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这个系统做出来。”王颖回忆说,那段时间,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不断攻克技术难题。2022年1月1日,伴随北京银行中央财政一体化系统实有资金账户功能、北京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投产使用,北京银行成为全国首批上线财政数字化服务系统的银行。
在社保新平台系统建设中,王颖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人社部健全全国统一养老保险的工作部署,北京市人社局提出社保资金拨付及待遇发放系统项目建设要求。“社保待遇关系到每一位首都市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个业务功能模块我们都要做到精准、细致。”王颖深知责任重大,她积极与社保部门对接,协调行内资源,整合数字化转型技术能力。为了梳理社保端需求,她多次前往社保部门沟通交流。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对28个业务功能模块进行改造和新增。经过8个月的密集研发测试,2022年11月,北京银行社保系统整体架构调整完成并顺利投产,为北京市社会保险新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劳模精神,可以体现为一颗爱心,它不仅是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王颖用行动践行着这份大爱。
多年来,北京银行积极支持首都医保事业发展。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人才流动增加,医保异地支取业务成为北京医保客群的“急难愁盼”。“我经常接到客户咨询医保异地支取的电话,他们的焦急我感同身受。”王颖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主动作为,推动业务流程改造,并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北京银行所有外埠分行全部开通医保柜面支取业务,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医保移动支付是国家医保局推出的重点惠民工程,王颖负责牵头研发北京银行医保移动支付业务系统。2023年,她带领32名骨干开发20项功能模块,完成数据更新100余次。最终,仅用时一个月,推动医保移动支付1.0和2.0版本成功投产上线,北京银行成为北大第一医院和北大第三医院的清算行,助力医院顺利完成医保移动支付上线。
此外,王颖还带领团队主动研发创新推出北京银行“小京就医”“智慧住院”“互联网医院”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推出,就是为了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金融服务。”王颖说,这些产品极大地缩短了患者排队就诊时间,得到了患者和医院的一致好评。
“劳模称号对我来说,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继续秉持‘金融为民’的初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王颖说,在未来的道路上,她将继续在金融领域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