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2州起诉联邦,“逼宫”特朗普,对华关税必须全部撤回!

[玫瑰]中美日内瓦和谈刚刚结束几天的时间,当地时间5月21日,美国法院开庭审理了12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违法一案,这个案件在上个月就起诉了特朗普政府,这场诉讼的核心是,特朗普无权在未获国会批准的情况下加征关税。

12州认为特朗普的这个做法属于滥用权力,只有国会才有权决定关税,因为特朗普的这一举措造成了这12个州的经济损失,一场关于总统权力和法律界限的较量正在法庭上展开。

“紧急状态”是什么意思?12州的做法对特朗普有什么影响?

“紧急状态”到底有何含义

美国法律里的“紧急状态”就像个没固定形状的橡皮泥,到底什么算“紧急”,什么又构成“威胁”,谁说了算?

法律条文写得含含糊糊,愣是给总统留下了老大一片自个儿琢磨的空间,那总统说现在是紧急状态,要采取点非常措施,法院想管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那把司法审查的剑使唤起来也不那么灵光了。

历史上美国国会也不是没想过给这权力套个笼头,最早有《对敌贸易法》,后来又有《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国家紧急状态每年都得国会点头才能续命,到了实际操作层面,这些条条框框似乎总也拦不住想扩权的总统,反而给后来的各种扯皮埋下了雷,特朗普就踩着这片模糊地带点燃了导火索。

上个月撸起袖子,气势汹汹地把联邦政府告了,目标直指特朗普任内对中国加的一系列关税,“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统统都得给带清零,昨天5月21日案子正式开庭,法庭内外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十二个州的总检察长们手里攥着的是宪法这面大盾牌。

他们翻来覆去强调一个老道理,收税,特别是关税,那是国会的事,总统可没这权力瞎掺和他们觉得,特朗普政府老喊着“国家紧急状态”,不过是想找个借口绕开国会,硬推他的关税政策,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压根站不住脚。

州检察长们说了,除非国家真碰上来自境外的“异常且特殊的威胁”,总统才能动用紧急状态加关税,特朗普政府纯属滥用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给的权力,更别提特朗普动不动就发条推特宣布加关税,简直没把法定程序放眼里。

特朗普政府的律师团搬出了“政治问题”这张王牌,意思是总统判断国家是不是紧急状态,这是个高度敏感的政治决定,法院不应过多干涉,这事儿最多由国会来管。

他们坚持认为,总统加征关税有1977年的《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支持,并且每次加税前都按规定宣布了“国家紧急状态”,律师们表示与中国等国家的贸易逆差过大,严重威胁了美国制造业的根基,这难道还不够紧急吗?

关税到底限制了谁

这场法庭上的唇枪舌剑,背后是美国国内经济利益的真金白银和政治版图的剧烈晃动,那十二个州干吗非得跟联邦政府掰手腕,他们觉得总统这关税大棒抡下来,自家州的发展利益首当其冲,整个经济都给搅乱了,甚至连宪法秩序都快给颠覆了,而且他们这担心似乎真不是空穴来风。

有消息说,美国一度对中国货加了高达145%的关税,两边贸易差点儿就此断了顿,可问题是美国经济离不开中国的关键零部件、电子元件和各种日用品,供应链这么一绷紧,本土的工厂生产立马就跟着哆嗦。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还不仅仅是冲着中国来的,日本、韩国、欧洲那帮老盟友,一个都没跑掉,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几乎被他扫了个遍。

这下捅了马蜂窝,美国的金融市场、进出口行业,甚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都感受到了这股寒气,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除了这十二州的联合诉讼,特朗普政府因为关税问题吃的官司,少说也有八起了。

民间多地老百姓上街抗议,不光骂关税,连带着特朗普的其他政策也一起喷,国会那边的民主党议员们也没闲着,琢磨着赶紧立法给这匹脱缰的行政权力套上嚼子。

这场由关税引爆的美国内战,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浪花,就在官司打得火热的时候,中美两国其实也没把对话的门完全焊死,5月中上旬,双方代表还在中立国瑞士的日内瓦坐下来谈过,初步还达成了些缓和紧张局势、降点关税的意向,但是这协议的墨水还没干透,特朗普政府就翻脸比翻书还快。

美国先是针对华为的升腾芯片进行全球封锁,紧接着又计划对主要从中国进口的起重设备征收高额关税,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后续谈判更加困难,无异于火上浇油。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除了针锋相对地加征报复性关税,还加强了对中重稀土这类关键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这直接影响到一些美国公司在华的运营以及他们的军工生产供应链。

中国商务部甚至撂下狠话,哪个公司或个人要是敢配合美国搞单边制裁,那就等着吃官司吧。

在法庭上特朗普政府的律师也表达了类似的焦虑,说要是法院真下了禁令不让加关税,那美国跟其他国家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可就“极具破坏性”了,这话倒正好印证了外界的普遍担忧,特朗普这套关税玩法怕是要把全球贸易体系搅个底朝天。

12州官司结果扑朔迷离

“紧急状态”在法律上就是一笔糊涂账,给总统留下的解释空间太大了,法院想判也头疼,而且特朗普政府在参议院、众议院甚至最高法院都有不小的影响力,想通过打官司彻底扳倒他的政策,难于上青天。

这类官司往往是马拉松式的,一路打到最高法院都不是没可能,特朗普第一次任期的时候,就因为类似的关税问题被人告过,结果他还赢了,历史经验这东西有时候真不站在挑战者这边,法律归法律,政治归政治,但在现实里这两样东西总是像藤缠树一样分不开。

有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特朗普政府那套“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思维,以及他对中美关系和全球贸易格局的某种刻板印象上,当一个国家把自家的国内法看得比国际规则还重,总想着靠极限施压和敲竹杠让别国低头,结果往往是引火烧身反过来伤了自己。

法律的迷宫依旧曲折,紧急状态的钟摆仍在摇晃,这场官司的槌声或许终会落下,但它激起的关于权力边界、宪政秩序,以及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到底该如何自处的追问,恐怕才刚刚开始,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回荡。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