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连出六拳后,特朗普等来的不是访华邀请,而是中方的强力反击

文 | 空纸

编辑 | 空纸

前言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棋盘上,每一步都举足轻重。5月12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的经贸高层谈判,曾让世界看到了两国关系缓和的曙光。经过艰苦的磋商,双方达成共识,签署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声明中,双方承诺调整关税政策,取消部分加征关税,还暂停实施部分“对等关税”,这一举措无疑给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市场欢呼雀跃,各界都期待着两国能在经贸领域开启全新的合作篇章,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添砖加瓦。

然而,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美国就开始露出了强硬的獠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拉开帷幕。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世界为之震惊,也让中美关系再次陷入了复杂的漩涡之中。

特朗普的“六记重拳”

美国在芬太尼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无疑是这场风波的开场戏。美国坚持认为中国是芬太尼流入美国的源头,以此为借口,拒绝取消剩下的高关税,甚至保留了对中国产品20%的额外关税。

但事实是,中国早在2019年就已经彻底禁止了所有芬太尼类物质的出口,并且将这类物质纳入了最严格的管控范畴,在执法和监管方面的力度远超美国。

美国国内芬太尼滥用问题泛滥,根源在于其国内药企的不当营销、毒品文化盛行以及医疗监管漏洞百出,政府却妄图将责任推卸给中国,这种行径实在是毫无道理。

美国对华为芯片的制裁,堪称是一场毫无底线的打压。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在没有实际证据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怀疑”华为用了美国的技术,就直接下令全球任何地方,只要使用了华为升腾芯片,都属于违反美国规定。

无论是否是美国公司,只要涉及华为升腾芯片的相关技术或产品,都必须承担责任。这种长臂管辖霸权主义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破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正常秩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强烈表态,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这种无理的制裁。

英美两国签订的所谓“首份关税贸易协议”,则是一记隐藏在经济合作背后的“暗箭”。协议中的一条“隐形条款”要求英国钢铁和制药企业彻查自身供应链的股权成分,凡是涉及中资背景的,要么撤资,要么退出。

从5G项目到科技研发,英国多次选择跟随美国的步伐,对中国进行无端限制。此次协议更是打着“供应链安全”的幌子,企图将中国慢慢踢出核心产业圈。这种以牺牲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为代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强调国家间的合作不能针对第三方。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结束访华,哥伦比亚正式加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并与中国签订相关合作规划,共同推进波哥大地铁一号线项目时,美国坐不住了。

美国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局以项目“威胁地区安全”为理由,反对国际开发金融机构向中国在哥伦比亚以及该地区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的国企提供项目贷款。但美国既没有说明到底是哪家中企出了问题,也没有解释为何贷款会变成“安全隐患”。

仅仅凭借一道不清不楚的命令,就想切断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融资渠道,这无疑是一种金融封锁,是对国际合作的公然破坏。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中文名庞德伟刚到中国就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对一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原因是这些企业“涉嫌违反伊朗导弹材料出口规定”。

然而,这个指控没有公开任何细节,外界无法查证,就直接执行制裁措施,导致这些企业的贸易和金融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这种毫无根据的制裁,在新大使刚上任就实施,且大使在社交平台发文只字不提中美合作,使得这次制裁更像是一种政治施压,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友好氛围。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6日报道,美国商务部正在整理一份新名单,计划将多家中国芯片制造企业纳入出口黑名单。一旦实施,中国的这些企业将无法再买到先进的芯片设计软件,也无法获得制造芯片的设备和材料。

芯片产业是现代科技的核心,美国此举不仅会对中国的芯片产业造成巨大打击,还会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正常运转。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再次彰显了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发展,不惜破坏全球经济秩序的霸权心态。

特朗普的“变脸”与访华幻想

就在美国对中国连出六拳,试图在各个领域给中国施压,将中美关系推向危险边缘之际,特朗普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上演了一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变脸”大戏。他表示愿意立刻飞往中国,强调中美需要“面对面沟通”,还着重指出中美关系“至关重要”。

这种态度的急剧转变,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仿佛前一刻那个挥舞着制裁大棒的人不是他一样。

特朗普此番表态,或许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从经济层面来看,美国国内经济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胀问题居高不下,国债总额超过36万亿美元,美联储加息周期对内压制消费,对外打压出口,经济增长乏力。

对中国加征关税,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更高的成本,制造业成本上升,企业叫苦不迭。特朗普或许希望通过访华,与中国进行经济谈判,寻求缓解美国经济困境的办法。

在政治层面,特朗普可能也有自己的盘算。2026年美国将迎来中期选举,他需要通过外交突破来转移国内矛盾,塑造自己“对华强硬但务实”的形象,以满足支持者的诉求。访华对他来说,不失为一个展现自己外交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然而,特朗普似乎忘记了自己刚刚对中国发起的一系列挑衅行为。前脚刚下完黑手,后脚就想上门求和,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但也绝不容许任何国家肆意侵犯自身的利益。特朗普这种“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做法,无疑是对中国的一种轻视和侮辱。

中方的强力反击

面对美国的一系列无理挑衅,中国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以坚定的立场和有力的行动进行了反击。5月18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这一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根据公告内容,自5月19日起,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这一举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严谨调查和充分论证。

此次征收反倾销税,中国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在税率的设定上,充分考虑了各方的实际情况。美国企业被征收的税率高达74.9%,这一高额税率是对美国在贸易领域一系列不合理举措的有力回应。

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发起诸多不公平贸易行为,从无端加征关税到恶意制裁企业,其行径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的公平秩序。而欧盟企业的税率大多在34.5%,日本企业在24.5%-35.5%之间,台湾地区企业的税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化的税率设定,既体现了中国对不同情况的精准判断,也显示出中国在处理国际贸易问题时的智慧和灵活性。中国并非是要进行无差别打击,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措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后续的经贸谈判留有余地。

共聚聚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在汽车、电子、电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共聚聚甲醛的需求量巨大,年需求量达80万吨,而本土产能仅49万吨,存在显著的供给缺口。

长期以来,中国在这个领域都比较依赖外国供应。然而,来自美国、欧盟、日本等地的企业却存在倾销行为,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出口共聚聚甲醛。

美方出口价格长期低于其国内售价30%-40%,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挤压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导致中国本土企业产能在2023年下降约70%,产能利用率由2020年的85%下降至2023年的58%,行业亏损面扩大至73%,不少工厂不得不裁员甚至倒闭。

中国此次征收反倾销税,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国内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为中国本土企业带来了转机。

通过提高进口产品的成本,降低了进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为国产产品腾出了市场空间,有助于本土企业夺回部分市场份额,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云天化集团宝丰新材料等主要生产商宣布重启12条停产生产线,预计2026年产能可恢复至65万吨。汽车工业协会测算,材料成本下降将促使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采购成本降低2.3个百分点。

从国际层面来看,这是中国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捍卫。中国一直坚定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遵循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和国内法律程序进行此次反倾销调查和征税,向世界表明中国在面对不公平竞争时,有能力、有决心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进行反制。

结语

中美贸易博弈本质是实力与规则的较量。美国频繁挑衅背后是霸权思维作祟,妄图打压中国巩固全球霸权,却忽视时代发展潮流。中国以理性克制、合法合规的反制举措,既捍卫自身权益,又为双边关系留有转圜余地,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智慧与担当。

这场博弈正重塑国际秩序,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也让更多国家认清单边主义的危害。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开放共赢理念,正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未来,无论美国如何出招,中国都将坚守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坚定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场实力对弈中,中国必将以坚定步伐,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