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成了“亲华派”,韩国选出“亲华总统”,已经毫无悬念?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对总统大位势在必得的李在明,因为一句感谢中国,就被对手打成了“亲华派”。接下来韩国选出“亲华总统”,恐怕也不再有悬念了。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轮韩国总统电视辩论会上,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因“感谢中国”的言论遭到其他对手的围攻,被当场打成了“亲华派”。

【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被对手打成“亲华派”】


此前李在明在公开场合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无论台湾海峡发生什么,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均与韩国无关。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只需把自己发展好,对大陆和台湾都说声“谢谢”就够了。

这番表态没有任何问题,对大陆和台湾都说声“谢谢”,也不过是李在明的一种比喻罢了,毕竟韩国企业与大陆和岛内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番表态,却被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抓住不放,以此在电视辩论中猛批李在明是“亲华派”。

【李在明:韩国不应介入台海问题,只需把自己发展好】


金文洙称,从美国的立场来看,李在明释放出的信号“令人震惊”;李俊锡则声称,李在明称不要插手“两岸关系”,这种言论过于亲华,如果美国持有“朝韩打起来也所谓”的立场,韩国将会很为难。

没错,这就是韩国政坛“费拉不堪”的现状,两位总统候选人在谈及本国的外交政策时,竟然一口一个美国的立场如何如何:“以美国的立场来看”“如果美国持有这样的立场”……

在涉华问题时,好像只有李在明是站在“韩国的立场”上来考虑的,而其他候选人则是在优先考虑美国人的利益,生怕让华盛顿不高兴了。

面对两位对手的抨击,李在明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台湾问题上,应以韩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来考虑问题,给其他人贴“亲华标签”的行为很不妥。韩国总统应根据形势作出灵活判断,而判断的标准必须是“韩国的国家利益”。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和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


对比过后,高下立判。也难怪现在李在明的民调支持率“爆杀”其他对手,领先第二名超过15%。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谈及台湾问题时,李在明从来不会将其与朝韩问题相提并论,他非常清楚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而其他党派的候选人似乎就没有这个概念,或者是故意无视这一点,就像已经下台的尹锡悦一样。

2023年4月,尹锡悦在访美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或许是为了有意讨好拜登,尹锡悦在采访中谈及台湾问题时表示:“台湾问题不是两岸间的问题,而是像朝韩一样,应被视为国际问题。”他还将台海的紧张局势归咎于“中国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声称“韩国和国际社会将共同反对这种改变”。

尹锡悦妄谈台湾问题后不久,中方就召见了韩国驻华大使,并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则强调“尹锡悦的言论完全不可接受”,警告韩方“应谨慎地处理涉台事务”。

【尹锡悦妄谈台湾问题后不久,中方就召见了韩国驻华大使】


言归正传。在强调“以韩国国家利益”为优先来看待台湾问题后,李在明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外交政策。

他表示,韩美同盟当然是韩国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基本支柱”,需要持续发展和深化,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这并不代表韩国应该将所有筹码都压在同美国的关系上,与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需要谨慎处理,不能将问题极端化。

比如在谈到最近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时,李在明就认为没必要急于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需要为此进行“细致而有效的”准备,而不是轻易让步,做出有损于韩国利益的事情。

可以说,李在明的外交政策框架,基本上是继承了文在寅的那一套:即优先确保韩美同盟关系的同时,重视发展与中、俄等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同时缓和半岛的南北局势。

在整个文在寅执政时期,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李在明的外交政策框架,基本上是继承了文在寅的那一套】


文在寅2017年5月当选韩国总统后,首次通话就打给了特朗普。在30分钟的通话中,文在寅强调“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基础,今后也不会改变”。2020年11月,文在寅在祝贺拜登胜选的通话中再次做出相关表态,重申韩美同盟坚定不移。

韩国虽然是军火出口大国,立场上也支持乌克兰,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韩国只是向乌克兰提供了防弹衣、头盔等非杀伤性的军事援助。

在对华关系上就更不用多说了,正是文在寅向中方许下的“三不一限”承诺,让中韩关系走出了“萨德”问题带来的阴霾。

有趣的是,文在寅当年也曾被韩国右翼称为“亲华派”,而实际上,正是他坚持的外交政策,使韩国在疫情前迎来了一段相当宝贵的发展期——他长期高于50%的支持率就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亲华”等同于“务实”,那么毫不夸张地说,韩国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亲华派”甚至是“亲华总统”,而且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