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解除对叙制裁,叙财长邀中方做生意,入局前中方得留个心眼

中美在日内瓦的贸易谈判取得了较为乐观的结果后,松了口气的特朗普,随即登上了前去中东的专机。

从美方行程安排来看,特朗普这一趟主要是要到访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三个国家。然而,在沙特第一站期间,其还抽空和到访的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见了一面。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此次见面之后,特朗普大手一挥,直接解除了对叙利亚的制裁。

(沙特王储、美国总统与叙利亚总统举行会晤)

要知道,美国对叙利亚制裁始于1979年,截至现在已经持续四十六年之久了,当时美方制裁是以“支持恐怖主义”为由禁止武器出口和金融限制。随后制裁逐步升级,叙利亚政府海外资产被大幅冻结、投资和石油进口等也被禁止,全面经济封锁时间也超过了14年。

如今这些制裁就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解除了。

收到这个好消息后,叙利亚方面随即做出了反应。其财政部长迅速发声,称如今的叙利亚已经变成了充满机遇的土地,无论是农业、石油、旅游还是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都充满着巨大的潜力。接下来叙利亚将重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临时政府也将对公共财政管理进行全面改革,包括税收、海关以及银行等。

与此同时,叙方还将向全世界发出邀请,希望各国都加大对叙利亚的投资,振兴叙利亚各行各业的发展。

对于美国来说,现阶段解除对叙制裁,主要有两方面好处。

一是叙利亚政权更迭,给美国在中东带来了新的地缘政治机遇。特朗普借此机会调整政策,能有效拉拢新政权以重塑中东格局。

另一个,则是叙利亚战后重建也需要大量的外资,解除制裁可让美国企业进入能源、基建等领域,甚至通过经济渗透,美方有望逐步替代俄罗斯、伊朗等国在叙利亚的传统影响力

(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沙拉)

但是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

自二战美国主导国际秩序以来,其就经常将经济援助、制裁解除等政策工具,和一些政治要求捆绑,这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策略。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本质是通过制造不对称依赖,将他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利益网络。如今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也是如此。

在和特朗普见面之前,叙利亚方面就曾传出消息,称要拿出一些筹码,来换取美方解除制裁。这些筹码中,不仅包括计划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允许以色列在戈兰高地永久驻军等出让领土主权的行为,还要效仿乌克兰做法,将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的开发权,让渡给美国企业,届时美国将通过所谓“法律优先条款”,获得开采利润的绝大部分。

而这种情况,对于中国以及国际社会其他有意在叙利亚投资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过去很长时间里,美国已经通过军事存在和制裁,控制了叙利亚约90%的石油资源,若是通过所谓的“合法化”开发权,进一步巩固其在该国的垄断地位,将极大挤压其他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投资空间,甚至中国在叙利亚能源合作项目还会因此受阻。

再加上叙利亚一直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若美国主导了叙利亚的资源分配额,很大概率会破坏中国在中东的经济走廊布局,甚至可能借资源合作推动叙利亚政策转向,威胁中国 支持的“叙人主导”政治进程。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考量,中方在重新入局叙利亚的时候,必须多留一些心眼。唯有保持清醒认知,方能在叙利亚重建的博弈中守护中国利益。

(美军盗采叙利亚石油)

此外,对于叙利亚来说,对美国做出让步换的制裁解除,短期内确实有助于其经济喘息,但长期下来,危害远超短期利益交换。

先说资源领域,过渡给美方将使本国能源产业永远无法自主升级,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是让叙利亚彻底沦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其次允许以色列在戈兰高地永久驻军,更是对叙利亚主权的公然践踏,这不仅导致叙利亚丧失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控制权,更使以色列得以建立所谓的“战略缓冲区”,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形成直接军事威慑。最后,叙利亚的亲美转向,还可能引发地区盟友的集体反噬,导致区域争端更加严峻。

总之,叙利亚若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等待它的将是主权彻底沦丧、社会持续动荡、地区影响力荡然无存的深渊。历史终将证明:用资源换安全,用主权换援助,最终只能换来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

历史经验表明,美国的“善意”往往是战略陷阱,特朗普政府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也始终贯穿着“美国优先”的逻辑。所以,对叙利亚来说,唯有坚持主权平等,才能避免沦为霸权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