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连谈8小时,第二天接着谈。美媒:最好情况是双方同时降税

法新社则引述瑞士媒体报道,根据消息人士的说法,第二天闭门会谈在当地时间星期天早上10时(北京时间下午4时)开始。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出席此次会谈。

中美两国星期六(10日)在日内瓦举行长达约八小时的经贸高层会谈。

首日会谈结束后,双方均未就讨论内容发表任何声明,也未透露出在降低关税方面取得任何具体进展的信号。

在会谈前,人民日报钟声就发表文章称:“谈,是化解分歧的必要之举,但指望一两次谈判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可见,中方对于中美谈判的进程是有充分的预期的,而且,中方之所以同意和美方的接触,也是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秩序,这是中国的大国担当。

有分析认为,此次会谈时间如此之长,可谓十分罕见,说明中美在经贸问题上谈得很深、很透彻,但也确实存在巨大分歧。具体来说,特朗普政府除了希望缩小对华贸易逆差外外,还要求中国为美国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买单。对此,中方显然不会接受。

事实上,在中美会谈开始前,社交平台就已经传出了一些消息,比如“特朗普称对华征收80%关税‘似乎合理’。美国经济顾问哈塞特称“中美经贸会谈前释放积极信号,值得期待”,白宫还是强调特朗普此前说的话,也就是“美国不会在未获得中方让步的情况下单方面降低关税。

美联社更是报道称,这场会谈不太可能产生实质成果,最好的情况就是双方同意同时降税,即便是小幅度下调关税,也是积极信号。

此前,特朗普已对华商品累计加征高达 145% 的关税,还对全球多个贸易伙伴设定 10% 的“基线”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美国产品最高征收125%的关税。在过去半个月,面对中国的反击,特朗普政府不断调整关税政策。上周,美国大幅缩小“战线”。4 月 11 日,美国豁免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的 “对等关税”。

4月17日,特朗普话锋突变,先是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华关税以免贸易停滞”,又表示“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此后特朗普不断声称“中国已经联系美方,双方接触非常频繁”云云,还对外表示接到了中国高层的电话,又神神秘秘地宣称会在“适当时候”公布细节。

他屡屡或明或暗表示中美双方对话进展顺利,看似示好,实际上还是在向中方施压,企图对外制造中方“已经在谈判桌上”的认知印象,以此证明美国此前的极限施压策略正在奏效。

就在中美闭门谈判8小时之际,新华社发表了时评文章,并重提了一组数据:中国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其实,中国一季度的GDP数据在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公布了,新华社在这个时候再提这个数据,明显有用意。

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衰退”,中美关税战,必定是中国“先扛不住”。

以此同时,摩根大通已将2025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60%。美商务部近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已释放增长减速的明确信号。

中美到底是谁先扛不住,已经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