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河内工厂区,机器仍在轰鸣,缝纫机依旧快速运转,但缝的不再只是布料,而是逐渐抽空的希望。特朗普签下的那纸“对等关税”行政令,如一颗悬在头顶的石头,让整个越南制造业呼吸紧绷。
一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主要出口国加征“对等关税”,对越南的税率高达46%。随后,尽管白宫又临时“回头是岸”,宣布给予90天暂缓期,但《纽约时报》的记者在越南一线的观察已经证实:这90天不过是判决前的缓刑期,而非赦免书。
订单流失、工人裁撤,90天成了死线
“他们为什么要再等90天?如果等到最后结果不好怎么办?”这是越南香氛制品商人陈广(tran quang)的提问,也是整个越南制造业的集体焦虑。
陈广的公司本该此时进入生产旺季,为圣诞节准备订单。但现在,不仅新订单迟迟不来,连旧客户也在犹豫撤单。他没有裁员,却也不再招聘——他知道,不确定性才是对工厂最致命的病毒。
不止一家企业在挣扎。mian apparel 是越南北部的服装制造龙头,旗下七家工厂和两家洗衣厂,共雇佣1.2万人,为costco、沃尔玛等美企品牌供货。副首席运营官武曼雄(vu manh hung)坦言,不确定性正在压垮每一个车间。他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希望赶在“缓刑期”结束前完成出货。但同时,部分客户已开始改变供应链,不再等待。
工厂不是战场,却染上战争的味道
一线车间里,缝纫女工阮氏雪杏的声音尤为沉重。她四十岁,是两个品牌代工厂的生产线经理,为耐克、阿迪达斯生产鞋子。过去一年,她六天上班打两份工,为的是养活四个孩子。
“我不想再经历一次了。”她的丈夫刚刚重返岗位,而46%的关税,让他们的生活再次变得脆弱。缝纫机依旧嗡嗡作响,但它的声音不再带来希望,而是缝合着不安的细节:客户在撤单,裁员在临近,生活又将被推入悬崖边缘。
求和信被冷处理,特朗普不接“橄榄枝”
事实上,越南并非未尝试自救。第一时间,河内便向华盛顿递交谈判意愿,提出愿意取消部分对美商品的进口关税,换取缓和。可白宫经济强鹰彼得·纳瓦罗一句话将其打回原形:“不够,不足以撤销对越关税。”
从现实角度看,这一征税将重创越南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经济学人》数据指出,对美出口占越南出口总量30%、gdp的27%。换句话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等于将越南未来数年的增长率拦腰截断——7%的年增长,或将跌成3%。
“这不是调价空间,这是生死存亡”
thanh cong集团董事长陈如松(tran nhu tung)一语道破实情。他公司为new balance、阿迪达斯代工,旗下6000名工人正在努力完成高峰期订单。而现在,美国客户却反向提出两个要求:既要降价,又要增产。
“我们的利润率本来就只有5%,这根本撑不住。”陈如松苦笑。他已在思考将部分出口目标转向中东与欧洲,同时请求美方客户承担更高的进口成本。但他心里清楚,一旦最终税率超过20%,就将逼近所有工厂的崩溃点。
而现实比估计来得更快。目前,美国对越南服装的加总关税已达28%。特朗普宣称的新税为10%,在原有18%的基础上继续叠加。未来若再升至46%,将是压垮整个行业的铁锤。
代价由谁来付?答案从不在白宫
耐克大约一半的鞋类产品、28%的服装产自越南;阿迪达斯也有39%的鞋类来自这里。deckers、vf集团、the north face、timberland……这些西方品牌的生产线,大多深入越南乡村,依赖的是这里微薄工资支撑的代工体系。
不仅是服装。2023年,美国进口家具中,26.5%来自越南。而如今,这个曾被资本称为“中国+1”的“后花园”,正在经历一场由资本抛弃引发的系统性震颤。
“最终,美国消费者将为关税买单。”陈如松最后说道。这不是威胁,而是事实。在一个没有制造业却依赖全球廉价进口的国家,关税最终会在超市里呈现为更贵的t恤、更贵的鞋子,和更大的通胀。
90天之后,是崩盘,还是转身?
越南政府也在尝试争取主动。4月22日,总理范明政下令谈判团队“不得使问题复杂化”,并强调“不能因一个市场影响全局”。
但问题恰恰在于,特朗普根本无意达成稳定秩序。在他的政策剧本里,“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对他有利的工具。而这,才是越南所有工厂最深层的焦虑:不是税率高低,而是这场游戏根本无规则。
越南已经感受到,全球化的退潮并非遥远的命题,而是眼前的血肉之痛。这90天,是对全球供应链的倒计时,也是越南制造业的生死问答。
答案,还未揭晓,但钟声,已然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