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旋和强冷空气影响,4月11日夜间起,我市出现较强雨雪天气过程,伴有寒潮、大风,具有一定极端性。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
为积极做好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和应对工作,根据市应急管理局与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结果,丹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于12日9时启动暴风寒潮大风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加强调度,全面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严格值班值守。坚持领导带班和应急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收集全市雨情险情灾情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动态,精准传递各类预警信息。协调辽宁省级森林消防综合救援丹东支队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做好备勤,协调辽东救灾物资储备库做好救灾(物资)准备,确保突发事件立即组织救援救济,科学有序应对处置,最大程序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向各行业领域发送安全提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任责任,紧盯重点防范关键部位,特别是对邻水危险化学品企业和尾矿库企业发放《安全提示函》,指导企业结合实际采用针对性防范措施,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力以赴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发布雨雪寒潮大风天气安全提示,广泛强化社会面宣传引导,提醒广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12日,我市出现雨雪天气,公安交警部门高度重视,落实路面巡逻防控、网上巡逻、路况信息发布、高速公路应急等工作,积极降低极端天气影响,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加强巡逻防控。全警动员,最大限度将警力部署到路面,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加大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隐患排查,对重点路段、易积雪结冰路段、桥梁、陡坡、涵洞、匝道等险区险段开展不间断排查。设置警示标志,采用警车亮警灯、喊话提示、鸣警笛等方式,提示过往车辆注意交通安全。高速大队适时封闭高速公路。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车、客运车辆、旅游包车、农村面包车等车辆管理,彻底清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车辆“带病上路”。
公安交警指挥中心提前部署4台清障救援车辆,确保发生交通事故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清障救援。指挥中心24小时开展网上巡逻,动态关注全市雨雪情及道路通行情况,有突发情况立即调警处置。
通过交警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及交通诱导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及时发布路况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安全出行提示等,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避开危险路段。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41支抢修队伍、711名抢修人员严阵以待,180辆抢修车及7辆中低压发电车随时待命,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面对极端天气考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部署电力安全保障工作,多措并举确保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集结运维力量,对全市91条重点保供线路、132座变电站进行特巡排查,增派轮值人员,优化电网调控策略,确保主网安全稳定运行。
提前储备抢修物资,统筹调配专业抢修梯队,强化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作战能力。
主动延伸服务,深入医院、交通枢纽等民生重点单位,义务开展供电设施专项安全检查,指导用户整改安全隐患,确保特殊时期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丹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