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将中国商品关税抬高到145%后,商务部于4月11日下午宣布,将反制关税增加到125%,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了奋战到底。
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关税涨至145%后,在前一天因为“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大涨的美国股市应声而跌,其中纳指4.31%的跌幅,已经接近上周特朗普首次宣布加征关税时的场景。更关键的是,前几天美国国债收益率从4%飙升到4.5%,一直被认为是特朗普暂缓加征关税的主要原因。但相比于“对等关税”暂缓后美股大涨,美国国债收益也仅仅是下降到4.3%。cnn对此的评价是,“这是市场的不信任投票”。
换句话说,特朗普并不甘心失败的动作,使得美股和美债并未彻底脱离危机。而中国对美关税从84%涨到125%,不仅彻底堵死了像苹果、波音和特斯拉这些,美国跨国公司直接对中国出口的通道,更意味着中国绝不妥协的决心。因此,美股和美债预计会继续疲软。而在互加关税之外,双方其实都在积极和其他国家联络,以解决中美直接贸易,实际上已经中断的一系列问题。截止到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英国贸易大臣亚历山大和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先后抵达中国。此外,欧盟委员会也同意和中国谈判,电动汽车的最低售价问题——这也恰恰是国内一直想谈判,而欧盟不愿意接受的领域。
相比之下,特朗普声称已经有15个国家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但也就只有日本算是有点分量。问题在于,中国和欧洲国家甚至整个欧盟的谈判,是以双方互利为基础,就更大规模贸易进行交流,以应对美国“对等关税”的逼迫。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所谓“谈判”,其实是凭借“对等关税”的压力,强行迫使他们屈服。一个是互惠互利,一个是单方高压,想也知道究竟谁会先完成谈判。一旦中国和欧洲达成共识,双方携手对抗美国压力,那么特朗普还想凭借145%关税取胜,就不太可能了。
美国3亿多人的庞大消费市场,确实可以成为特朗普用来加征关税的本钱。但反过来要是不能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这个庞大市场的合力,也能掀翻任何东西。因此,在特朗普实际上断绝谈判渠道,而国内也表明绝不屈服的情况下,接下来的两三个月,将是决定双方胜负的关键时刻。谁能在这种僵局中更稳、更好,谁就能占据上风。
应该说,到现在这个地步,双方的较量已经从贸易本身,变成了全领域对抗。接下来除了军事手段外,双方有可能会在任何一个领域激烈交手,以增加自己的筹码。而就现在来说,特朗普手中的筹码并不多,特别是面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大涨暴露的软肋,对最终结局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毕竟中国手里至今还有7000多亿美国国债,这是个可以决定胜负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