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协议就炸你”:特朗普对伊朗下最后通牒,炸弹与关税齐飞

如果一个政治人物的威胁像老电影里的黑帮对白,那他大概率就是特朗普了。

2025年3月30日,这位美国总统再一次将“恐吓外交”演绎到了极致——面对伊朗拒绝重启核谈,他在接受nbc专访时甩出一句毫不含糊的狠话:“如果他们不签协议,就准备挨炸吧——而且会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那种炸。”

熟悉特朗普风格的人知道,这不是虚张声势,而是他政治剧本中的经典桥段:用最大限度的威慑语言,为极限施压制造声势。他对伊朗的威胁不仅限于空袭,还包括“二级制裁”——对伊朗贸易伙伴下手,令全球企业在与德黑兰做生意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

这种打法,他早在六年前就用过,如今再度拿出来,无非是把那套“你不听话,我就封锁你朋友”的强盗逻辑重新粉墨登场。

“炸弹外交”重出江湖,伊朗拒绝上钩

回顾事件源头,伊朗上周通过阿曼递交了一封回信,明确拒绝了特朗普提出的“直接谈判”请求。理由也并不复杂——在美国的极限施压和赤裸裸的军事威胁下,德黑兰无意“乖乖坐进谈判桌当靶子”。

伊朗外长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当前美国的最大压力政策与谈判诚意南辕北辙,谈都还没开始,炸弹和制裁的阴云已经笼罩在头顶——这种局面下,谈什么“和平协议”,不是笑话是什么?

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随后也表态称,伊朗依然愿意进行间接谈判,但“直接谈判?免谈”。

这番回应,堪称一次漂亮的外交还击。面对特朗普一如既往的威逼利诱,伊朗并没有像之前那样陷入被动。

“炸你”与“征税”:特朗普双管齐下,玩的是旧戏重演

特朗普对伊朗的极限威胁背后,是他一以贯之的“交易式外交”逻辑:他相信,施加足够的经济与军事压力,对手终会在利益面前低头。

这一次,他不但口头放出空袭威胁,还在空军一号上告诉随行记者,他已签署行政命令,授权对伊朗乃至俄罗斯的商品购买者实施“二级关税制裁”。

这意味着,任何敢于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或公司,都可能面临被美国排除在全球金融体系之外的命运。这不是外交,这是赤裸裸的经济勒索。

特朗普口中的“二级制裁”,并不是新发明。

2019年时他就曾用这一招重创伊朗经济,令伊朗石油出口一度跌至历史低谷。但今时不同往日,伊朗已经找到了规避美元体系的“第三路径”,中俄、印巴、甚至部分中东盟友都不再惧怕美方的金融威胁,这让特朗普的“老招”如今显得颇为破旧。

但他依然嘴硬:“给他们几个星期时间,要是还不服软,那就上。”语气轻描淡写,仿佛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与否,就像在商场里挑选打折商品一样轻松。

从“撕毁协议”到“逼签新约”:特朗普的核政治算计

这一切的根本背景,源于特朗普2018年亲手撕毁的伊核协议。那份在奥巴马任内签署的2015年协议,曾一度将伊朗核项目锁定在国际可控范围内,换来了美欧对伊朗的阶段性制裁解除。

但特朗普上任后不惜砸毁外交成果,转而重启全面制裁,并试图以“重新谈判”取代旧协议,妄图让德黑兰在更苛刻的条款下俯首称臣。

讽刺的是,几经波折之后,伊朗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在过去几年内加快了铀浓缩进程。按照西方情报机构的说法,德黑兰的核活动如今已远超2015年协议允许的上限,而伊朗方面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我们的一切核计划都是用于民用能源,绝无军事企图。”

但华盛顿显然不买账。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伊朗就是那个“随时可能研制核弹”的“流氓国家”,不论其是否真有意发展核武,这顶帽子都已经被牢牢戴上。特朗普的做法,则是要将这顶帽子直接压到对方喘不过气来。

美国霸权话术失灵,中东不再是“玩偶剧场”

然而,2025年的中东,早已不是20年前那个可以被任意宰割的地缘试验田。

以色列深陷内乱,沙特重拾自主路线,伊朗与中俄愈走愈近,美军在地区的威慑力日渐衰退。而美国总统却仍然幻想用一句“要么签协议,要么炸死你”来威慑一个数十年与美为敌的政权,这种过时的帝国语气,已经显得格格不入。

更滑稽的是,特朗普居然在公开场合宣称,美国愿意“谈判”,但前提是伊朗必须先低头。说到底,这种“先投降、再和谈”的逻辑,本质上与“我是强盗,你先给我钱包,我们再讲道理”并无二致。

对伊朗而言,哪怕是在国际制裁和国内经济承压的双重困境下,也不愿意用国家尊严去换取美方所谓的“新协议”——因为他们太清楚,一旦坐上那张谈判桌,就意味着认输了上一轮博弈。

特朗普的炸弹,打不响新时代的必然

特朗普的这番威胁,充满着熟悉的味道:炸弹、关税、极限施压、虚假谈判。每一招都仿佛从2017年的剧本里翻出来,只是换了个年份,又演一遍。

但2025年的伊朗,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制裁下举步维艰的国家;2025年的中东,也早已不是任美国摆布的战略棋盘。特朗普或许可以掀起一阵舆论风暴,但想通过威胁和恫吓逼出一个“新协议”,无异于痴人说梦。

世界已经不是他以为的那个“炸谁谁就服软”的时代了。他手里的炸弹,也许仍能引发爆炸,却炸不出服从,炸不出顺从,更炸不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中东秩序。

历史的钟摆不会因某个人的狂言而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