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盯着俄乌了,“下一个乌”浮出水面?中越火速敲定一件大事

国际舆论场频频出现“越南或将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的猜测,主要原因在于越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在中美博弈与南海问题中的特殊角色。

然而中越跨境铁路加速落地的消息似乎在暗示,与其热炒“越南或成下一个乌克兰”,倒不如看看中越如何在经贸和基建领域提升联通?

一、中越铁路加速落地

近年来,中越在跨境铁路上的合作由来已久,但一直受限于不同轨距、投资规模和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进展并不如人所愿。

滇越铁路、南凭—凭河铁路等老线路曾因中国采用标准轨、越南采用米轨或宽轨,导致运输效率偏低,换轨成本居高不下。

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2021—2030铁路网规划》的共同推动下,两个相邻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国家于2024年底至2025年初,正式签署了跨境标轨铁路政府间协议。

其内容主要涵盖了老街—河内—海防、谅山—河内等关键线路,总里程超过千公里。

越南方面高度重视项目进度,甚至将开工时间提前到2025年底,以期更快实现与中国铁路的“无缝对接”。

这一跨境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黄金通道”,不仅大幅提升中越之间货物与人员往来的效率,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为沿线产业升级及跨境旅游提供更便利的交通保障。

二、越南的灵活平衡术

俄乌冲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一些人担心越南在大国博弈中会选边站队。

但越南官方多次强调不会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会将南海问题引向对抗。

越南在外交上一直秉持着“竹子外交”原则:灵活、有韧性,既维护自身主张,又善于通过经济合作寻求内在发展动力。

从跨境铁路项目上看,越南更倾向于兼顾对华合作与自身经济利益,中越铁路的推进有助于越南在基建资金上减少对其他国家的过度依赖。

以中方在标准轨技术和项目融资上的经验,越南得以在经济布局上逐步实现自主与多元化。

三、难成“下一个乌”?

有分析声音认为,越南与乌克兰在地缘政治环境上有类似之处,但事实证明,深层次贸易纽带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真正降低冲突风险。

中越跨境铁路不仅是简单的工程项目,更意味着两国在农产品、能源、跨境旅游等领域的双向融合。

越南出口的蔬果、海鲜等可借道广西北部湾港直抵中国腹地,中国的先进企业和项目也能为越南带来持续的产业支持。

利益捆绑之下,所谓“下一个乌克兰”并不具备现实基础。

同时越南在处理中美关系的同时,也不会放弃与中国的合作,更不愿陷入大国对抗。

对于中方而言,支持越南的经济发展并不与南海问题上的态度相冲突,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各有立场,但仍在把握合作空间。

结语

换轨的技术难题可以攻克,地缘政治的疑虑亦可在经贸融合中化解。

中越铁路的推进,让两个相邻的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在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中稳住脚跟。

正如越南政府强调的“经济优先”,也如中国不断倡导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只有合作才能赢得更大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当火车从河内一路驶向海防,再踏入中国境内,或许大家记住的不仅是联通的里程数,更是中越携手走过的曲折与共赢的果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