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暴利产业被中国终结!西方巨头慌了神:我们的钻石卖不出去了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被戴比尔斯营销了130年的广告词,终于唱不动了。

截至2024年底,钻石巨头戴比尔斯旗下的原钻价格降幅已高达25%,天然钻石行业“水生火热”。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引起这场全球钻石市场“大地震”的根本原因,或许要归根于我国的钻石培育技术崛起。

在实验室里“种”出来的钻石,不仅物理属性与天然钻石无异,甚至净度更高、颜色更纯净。以有“钻石之都”美称的河南柘城为例,这里仅需一个月便能“生长”出超越天然钻石品质的晶体,而成本却不到天然钻的20%,曾经被西方巨头垄断的“天价神话”,在科技的力量下轰然倒塌。

据了解,2019年才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柘城,如今已成为全球培育钻石产业的心脏。2023年,河南人造钻石产量占全国80%,而柘城县年产量高达400万克拉,足以让全欧洲新娘人手一颗“鸽子蛋”。柘城县的本土品牌“柘光zg diamond”,更是在这场变革中杀出重围,成为国际高净值人群的宠儿。

上线京东、天猫等平台仅一个月时间,柘光成交额便已突破百万。据品牌电商总负责人透露,目前5克拉以上定制订单已排至两个月后,超70%顾客一出手就是“大手笔”。上海某知名企业高管在收到8.75克拉的柘光钻戒定制款后更是感慨道,vvs净度、d色级的钻石,如果是戴比尔斯或者海瑞温斯顿这种品牌,通常要价上百、上千万,而在柘光仅仅10万不到便拿下了,“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人们认知的升级。”

目前,钻石的价值锚点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新一代消费者不再迷信“天然即高贵”,转而追求性价比与个性化表达。社交平台上,“买培育钻真香”的分享帖刷屏,用户直言:“同样又大又闪,何必为虚无的‘自然’标签多花十倍钱?”

而柘光品牌的成功,恰恰踩中了这场观念变革的浪潮。其产品不仅打破婚庆场景局限,更渗透到了日常穿搭、商务社交等领域。小红书博主苏女士定制了十余款柘光饰品后总结:“培育钻石简直是时代潮流的新风向,相较天然钻石而言价格便宜却更闪,并且苏富比等拍卖场上的热门款式都可以定制同款,日常穿搭能够自由搭配,就算拿去送礼也不会觉得丢面。”

除了国内吹响培育钻石的流行“号角”外,就连国外好莱坞明星也纷纷站台,莱昂纳多、盖尔·加朵等人此前都曾为培育钻石发声,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更是将“天然”二字从钻石定义中去除,彻底撕掉了培育钻石“替代品”的标签。西方的钻石巨商们对此急得跳脚:这让我们的天然钻石还怎么卖?

当然,对于培育钻石的质疑声也从未消失。有人坚持“天然钻石代表真爱”,也有人担忧“价格战”损害行业生态。但数据给出了有力回应:2023年培育钻石在全球钻石市场中的份额超过了50%,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达56.8%。柘光等培育钻石品牌证明,低价不等于低质,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消费场景。

业内专家指出,培育钻石爆火的本质其实是在实现“消费平民化”——让钻石从富豪专属变为大众可及,从营销符号回归审美本质。正如柘光品牌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高端深度定制,来重新定义钻石的‘价值’。”

数据统计,目前柘光官网及京东、天猫等平台总浏览量已逾40万人次,平均每日吸引超千位客户通过官网联系专属顾问进行咨询定制。柘光负责人介绍,顾客中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占比90%。“对于他们而言,多少钱、是不是天然的并不重要,他们只在乎钻石品质够不够好。”

同时,市场分析指出,未来培育钻石将在市场中更受瞩目。钻石行业独立分析师保罗·金尼斯基预测,到2026年,预计培育钻石还将为整个行业带来高达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4亿元)的额外增长。

当西方巨头还在忙于降价自救时,中国已用科技与创新,将钻石从“稀缺骗局”中解放,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相信随着人们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培育钻石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钻石自由”将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