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存在一个极为扎眼且不正常的现象:民族自信心与国家实力严重失衡。
为何如此断言?且看近期网络曝光的两件事。
刺痛国人神经的 “洋相”
(一)一位21岁已有男友的在校女大学生,千里迢迢奔赴上海观看电竞比赛。
却与一位37岁已婚且育有子女的乌克兰电竞选手暗生情愫,甚至发展到酒店开房。
事后,那名乌克兰选手竟将二人在酒店的私密照片发到外网,还大放厥词,称 “中国女孩很容易得手,就是“easy girl”。
此事瞬间在外网掀起轩然大波,让国人颜面扫地,沦为国际笑柄。
宙斯与女大学生事件
(二)一位巴西男主播公然在网上吐槽 “中国女孩像巴西牛排一样便宜”,自此,“巴西牛排” 一词与 “easy girl” 一样,成了部分中国女孩行为轻浮、崇洋媚外的代名词。
这两起事件,实在令人痛心疾首,也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
令人费解的 “倒挂” 现实
这两件事令人瞠目结舌之处有二。
一方面,是涉事外国人的国籍背景。
乌克兰,如今深陷俄乌冲突泥潭,即便战前,也是欧洲出了名的穷国,当地许多人月收入仅千余元,妥妥的低收入国度。
巴西也好不到哪儿去,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民众生活品质与我国相比,差了一大截。
就是这样来自并不发达国度的外国人,竟能让中国女孩趋之若鹜、主动献媚,实在是不可思议。
战争中的乌克兰
另一方面,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
大家或许以为这是多年前的旧闻,比如2014年,可查证信息源后我们惊讶地发现,这竟然就发生在2024年!
当下之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堪称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超级强国,是众多小国向往朝拜的区域霸主。
不说要像曾经的美国那般傲慢自大,起码平等、理智地看待外国人,应是国人的基本素养,可现实却令人失望,仍有不少中国女孩一见到外国人就双眼放光、极尽谄媚,仿佛低人一等。
屡见不鲜的尴尬日常
此类案例,俯拾皆是,上述两起不过是冰山一角。
2023年,两名外国人在上海街头搞起一项挑战 —— 要亲吻100个陌生中国女孩,而且是亲嘴,并非礼节性的亲脸颊。
老外挑战亲吻100名中国女生
令人咋舌的是,他们在极短时间内竟顺利完成任务。
许多中国女孩一看对方是外国人,瞬间将矜持抛诸脑后,甚至表现出的过度热情,让那些长相普通、大腹便便且没啥钱财的外国人都深感惊讶,他们也只能将此归结为中国女孩的轻浮与廉价。
同样是2023年,上海车展上,站台的两名中国女孩,面对同胞索要冰淇淋,冷漠回应 “没有”,可一见到外国人前来,立马换了一副谄媚嘴脸,笑容满面地捧着冰淇淋奉上。
上海宝马冰激凌事件
此事当时引发舆论海啸,全网愤怒声讨这种崇洋媚外之举。
本以为经此一事,能唤醒大批国人,不曾想 “easy girl” 现象依旧猖獗,肆意蔓延。
病根溯源:自信崩塌之殇
为何这种现象久治不愈、难以根治?
首要原因是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遥想清朝乾隆时期,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 “蛮夷”。
1840年的鸦片战争如一声晴天霹雳,开启了中国近现代的屈辱史,军事自信率先崩塌;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又让中国经济自信逐步瓦解;甲午海战的惨败,民族自豪感碎了一地;庚子国难,更是让国人对自身体制丧失信心;军阀混战,大一统的信念也摇摇欲坠。
短短几十年间,曾经骄傲的 “天朝上国” 子民沦为受尽屈辱的 “东亚病夫”,这般巨大落差,让无数国人精神支柱崩塌,至今都缓不过劲来。
幸而,中国出了一位伟人,在他的引领下,抗日战争让国人重拾做人的基本尊严。新中国成立,大一统的自信重回国人心间;抗美援朝,中国军人用热血与生命重塑军事自信。
但一代人的努力毕竟有限,时至今日,我们仍未完全找回文化自信。
国内部分人依旧迷信国外一切皆好,无论是产品、价值观,还是人种,都觉得外国遥遥领先,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这便是 “easy girl” 现象滋生的土壤。
破局之策:睁眼观世界
中国真正 “开眼看世界” 的人还是太少。
不妨问问身边人,有多少人坐过飞机?又有多少人走出过国门?
暂且不提欧美发达国家,哪怕只是去过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都会对我国实力有全新认知。
当下中国凭借产业升级,稳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宝座,国内工业产品物美价廉,生活物件、食品工业等供应丰富、价格亲民,国人真实生活水平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
上海商业区
有人对比综合生活成本后发现,上海的整体生活体验甚至优于纽约,这绝非GDP数据能简单体现,唯有亲身体验过两边生活,才有真切感受。
就拿去年在网上爆火的徐州大表哥来说,他满怀憧憬奔赴巴黎,本以为能邂逅一场浪漫之旅,结果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西方 “浪漫之都” 的滤镜瞬间破碎,从对法国的崇拜转为 “吐槽”。
补丁遍布的巴黎地铁站、散发恶臭的塞纳河畔、破旧的埃菲尔铁塔,还有满街躺地的流浪汉,这般景象,怎不让人失望?
更有幽默网友调侃到,巴黎是“西方小天津”。
当下国内崇洋媚外现象频发,归根到底,还是愿走出去看世界的人太少。
许多人活在封闭圈子,思想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沉浸在意林文学美化外国的旧梦中,总以为国外处处领先。
要扭转这种错误认知,无需听他人高谈阔论,哪怕不信我说的,只需找机会出国走走,亲眼看看真实的国外,认知自会瞬间改变。
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文本来源@资本论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