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公共服务 | 联动协力“织网”,居民幸福“满格”

今年以来,鼓楼区下关街道工委围绕“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提升、机制在网格深化”目标,秉承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理念,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探索深化“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路径。通过积极对接水务、广电、燃气、电信、移动等公共服务部门,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核心枢纽作用,建好建强“盟管家轮值台”服务阵地,着力构建“问题共商、信息共享、服务共建、同题共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浓度更稠”。

“民呼我解”察民情,需求在网格发现

群众利益无小事,做深做细是大事。街道始终坚持优化基层治理水平,畅通居民反映问题渠道,持续关注民生问题,做到居民有呼声,网格有回应。

一是立足“线上+线下”渠道,了解居民需求。依托社区现有网格载体,发动网格员把身子“沉下去”,入户走访“面对面”沟通;借助微信群把民意“收上来”,线上汇总“键对键”掌握;召开“精网微格”居民议事会13场,让居民在网格“坐下来”谈需求。

二是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派单、网格员接单”的模式,推进服务落地。立足老旧小区与新小区特征差异,分类梳理居民需求,制定“网格服务清单”,破解居民群众水电气使用、维修难题,确保各个小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三是依托“网格+公共服务”架构,提升办理质效。将“水电气讯”联络员充实到网格志愿者队伍,积极推进专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制作“水电气讯”的网格员信息服务公示牌,让专业公共服务精准匹配需求,努力实现“群众一个诉求、问题一次派单、网格联动解决”的目标。

“组团攻坚”聚合力,服务在网格提升

强化网格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信息互融、常态收集和快速响应,推动建立全街道社区、网格对接的多级服务矩阵,让公共服务“进格”。

一是召开“公共服务进社区需求”对接会。对照前期搜集梳理的“需求清单”,搭建服务和需求两张清单对接桥梁,邀请“水电气讯”多家公共服务单位现场分析研判,推动居民反映较多的水表出户、网线序化、老年人监测等12个需求落细落实。

二是施行“水电气讯”盟管家定期轮值制度。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核心枢纽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公共服务正确导向,搭建“盟管家轮值台”服务阵地,成立下关街道“电水气讯”盟管家行动党支部,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增设“盟管家”公共服务窗口,由水、电、气、讯各单位轮流值班,开展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服务。

三是启动“联合巡查”专项行动。街道联合电力、水务、燃气等多家单位,对小区楼道、地下车库的消防设施进行排查,广泛普及家庭用电、用水、用气安全知识,增强辖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四是借助智能终端“远程守护”独居老人。组织社区干部参观中国移动锦绣华府南苑营业厅,详细了解体验“关于监测独居老人生命体征AI智能守护设备”使用情况,并在世茂滨江社区15户80岁以上独居老人家中先行试点。

“常态长效”惠民生,机制在网格深化

街道不断推动构建“运行体系互融、服务保障互补、信息资源共享的”融合治理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从“一次便民举措”到“持续惠民机制”的转变。

一是举办“公共服务进网格”公益市集活动,深入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聚焦居民需求、强化多元联动、整合各类资源,现场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累计服务居民2000余人。

二是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达成长效合作,针对居民多年的线缆杂乱、家庭水管老化等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老旧小区线网序化项目,排查梳理老旧小区网线乱拉乱接、松散接口、老化破损等情况,常态化整治“蜘蛛网线”的低挂垂落、纵横交错现象,以社区为单位为居民楼规整线缆,目前,已经规整759户。

三是与南京水务集团达成长效合作,发动网格员上门走访打消居民顾虑,阐释出户流程,有条不紊开展多伦路社区老旧小区水表出户项目,受益居民达450人,目前社区已征求完居民意见,签约率达100%。

55号改造前▲

55号整改后▲

57号改造前▲

57号整改后▲

四是与港华燃气公司达成长效合作,违建房拆除后,导致原先的燃气管道排布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街道与港华燃气公司协商合作,推进现场勘察评估、递交改管申请、开展需求对接等环节,开展建宁新村7号、8号燃气管道改造项目,预计受益居民400人。

五是银发工作室搭建法律服务“便民桥”,联合鼓楼区人民法院在热河路社区打造“银发志愿者法律工作室”,由退休法官轮流坐班,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公益法律服务,同时深入网格多次上门,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受益居民近百人。

下一步,下关街道将持续与共建公共服务单位深化融合,以“网格+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实现从“群众找服务”到“主动送服务”的全面转变,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盟管家”凝心聚力、同向同行,更好地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体现在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不断助力提升服务群众效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来源:南京鼓楼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