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一年增粉两千万,“拍脑袋”决策暴露出能力不足的治理短板

如果因领导干部“拍脑袋”的形式主义而决策失误,那么员工、基层群众将会对决策者失去信心

日前,西部一省份公开通报了4起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当地科协向下级单位强压粉丝量指标,要求相关系统新增2772个账号、2024年底粉丝量总数不低于2000万人。这种“拍脑袋”决策,盲目下达目标的做法,不仅为基层增加负担,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一年增加两千万粉丝,如此狮子大张口,这对于行业账号来说,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还要以此为硬目标,对下级单位定期通报排名、考核评估。这则通报在网上发布后,迅速引起了许多人的共情和热议。为什么会让一众网友感同身受?因为类似事例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

相信很多人都曾遭遇过,不时有朋友“求助”,让帮忙关注、下载单位的账号。上级不顾基层意愿,脱离实际情况,“拍脑袋”下决策,基层也有办法对付:那就是下载、关注后截图,然后删除、取关,最终下载数量只剩下一个空壳数据。如此一来,一些动辄耗费不菲打造的App,犹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除了资源浪费,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无独有偶,一些单位动不动就心血来潮搞活动,不管员工有没有时间,也要热热闹闹搞演讲比赛、歌咏比赛、马拉松等活动,上级只管发文组织,下级就要赶紧落实,没人参加就摊派基层干部。还有一些地方跟风制定不接地气的政策,只见政策措施纷纷出台,未见群众从中受益。凡此种种,都是“拍脑袋”决策下不负责任的行为。

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靠想当然、凭主观臆断进行决策,制定的政策先天不足、后患无穷,基层难以落实。毫无疑问,“拍脑袋”决策是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的具体表征,是催生和导致形式主义的重要内因它不仅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能力不足、办法不多,但又独断专行、好大喜功的治理短板,同样也折射出热衷于搞“绣花枕头”“面子工程”的扭曲政绩观。

往小里说,是给基层增添负担。往大里说,则有可能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一旦失误,则可能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拍脑袋”决策,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其冲动盲目的特征,隐藏着巨大的杀伤力。今年元旦过后热播的年度反腐大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陈家东就是一拍脑袋,让本该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巨额资金化为乌有。

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决策水平的高低,是为官一任的核心领导力,是衡量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小到部门的一条工作方案,大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如果因领导干部“拍脑袋”的形式主义而决策失误,那么员工、基层群众将会对决策者失去信心。这无论对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地方来说,都是发展进程中的潜在危机,可谓贻害无穷,绝不能掉以轻心。

防止和克服“拍脑袋”决策其实并不难,只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好大喜功、秉持为民理念,决策大概率不会偏离轨道;只要转变作风,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减少决策的个性随意,就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民心的最大公约数中决策。唯有如此,决策才能惠及民众,而这样的决策,才是符合实际、更具实效、民众拥护的决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侯辉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