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网站17号消息,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王毅应约同欧盟外长博雷利会见。中方指出,中欧在倡导多边主义上意愿一致,中方愿与欧盟共同促进平等有序的全球多极化局面。博雷利称,欧盟同中国间虽有竞争,不过双方能够强化合作。博雷利表述个人态度称,他对双方正常经贸持支持态度,反对欧盟与华“脱钩”。
博雷利做出不与华“脱钩”这一表态的当天,欧盟对中企启动新一项反补贴调查。中国中车下属企业中车青岛四方参与了保加利亚的电动列车招标,招标涉及资金6.1亿欧元,保加利亚方面将采购20辆电动列车,协议还涉及为期15年的列车维修与员工培训。中车青岛四方的报价较竞争对手西班牙公司低47.5%,较保加利亚方面的预期成本低46.7%。该起商业活动中,欧盟再次介入。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专员蒂埃里·布雷顿声称,中车青岛四方能够提供低报价的原因,是中方为其提供了补贴,欧盟认为中方补贴金额为17.5亿欧元。
欧盟方面的相关说法,有意回避了中企报价大幅低于欧洲竞争者、甚至大幅低于保加利亚方面预期成本的实质原因。即中国工业体系的集成化,与全体系工业链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打铁尚需自身硬,国家补贴行为无法实质撑起企业的竞争力。中企能够以超过45%的价差胜出欧洲竞争对手,是中国工业体系赋能与企业自身在国内外长期经验累积的结果。中国是目前全球铁路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中国也在向老挝、印尼、塞尔维亚、匈牙利、肯尼亚等国系统输出中国铁路的技术方案。
大量工业实践场景累积下,中企能够拿出超出欧洲本土市场买卖双方预期的业务方案。欧盟此次新发起对中车青岛四方的反补贴调查,已在对原本正常进行的商业合作构成破坏。它带去两方面影响,一,破坏欧洲对外商业声誉。过往美西方技术占优时期,自由市场理念是美欧一同鼓动的热门概念。当下特朗普大打贸易战、拜登先后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美国已暴露其全球贸易破坏者的身份。
欧盟先后对中国电动汽车、电动列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也在追随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由此带来的是西方整体形象的退潮。美欧的实质动作表明,其已难以承担全球贸易引领者、推动者角色。二,损伤保加利亚利益。欧盟下场阻止中企获得订单,也或使保加利亚方面丧失能够降低47.5%成本的机会,这同样是保加利亚消费者的损失。在欧盟内部普遍通胀高企的当下,拒绝中企需付出不菲的预期成本。欧盟如果以行政力量强行让中企出局,带来的反噬将进一步削弱欧盟凝聚力。在毗邻保加利亚的塞尔维亚,中国基建正展现其领先欧洲企业一个身位的技术实力。
塞匈铁路的推进正使塞尔维亚、匈牙利两国得以具备欧洲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欧盟以政治手段拦阻中企参与欧洲市场的正常竞争,代价是其成员国的技术落后、成本增加与欧盟自身的公信力损失。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2023年11月红海危机爆发,这两起事件在重塑欧洲整体的地缘面貌。
欧盟这一实体赖以存续的外部空间被日益挤压,欧盟核心国家的德国、法国,均已出现退出欧盟的声音。美国已入场对欧收割的情况下,对华关系是欧盟为数不多的战略支点。欧盟方面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对华关系,那么其自称的“战略自主”难免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