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民星
1月1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等同志介绍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
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省发展改革委创新设立“亲清发改会客厅”,加快构建民营企业常态化服务沟通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策供给,全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常态化服务沟通机制。聚焦工业、服务业、民间投资等领域设立工作组,建立重点服务联系企业库、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以及工业、服务业领域重点民营企业清单,常态化组织实施。打造“亲清发改会客厅”对话平台,采用餐叙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会,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坚持“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4期会客厅共答复解决问题诉求49个;全年累计走访企业363家,业务层面诉求解决率100%,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环境。相关做法先后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模范机关建设“山东品牌”优秀案例。
二是强化涉企政策谋划制定。坚持“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政策”,持续创新政策集成供给,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聚焦投资指引、产业培育、要素保障、资源配置、审批服务、交通物流、企业用工等重点环节,“以点及面”分行业领域研究支持政策,针对性推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四批政策清单、333条政策,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全年为经营主体新增减税降费500亿元以上。
三是推动民间投资企稳向好。把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研究出台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影响民营企业不敢投、不能投、不愿投的关键环节用力,针对性制定支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鼓励盘活存量资产等5个方面、27项政策。聚焦先进制造、清洁能源、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搭建“三清单一平台”,公开推介项目880个、总投资1.1万亿元,已签约项目151个,成功吸引民间资本211亿元。加大“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增便利”力度,出台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改革19条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3项压减到48项。全省民间投资企稳向好、累计增长3.1%。
四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协同发力。出台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若干措施,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十个突破行动,全面清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违规设立的准入许可、隐性门槛和其他形式的负面清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实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信息修复“两书同达”,信用修复数量提高40%。举办“创投基金齐鲁行”活动,吸引落地创投基金656.7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中民营企业签约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