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高层突访缅甸,敏昂莱亲自接见,3天交流后缅方给出承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1月4日至6日访问缅甸,与缅甸方面就中缅关系和缅北局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这次访问缺乏预热,结合在访问前一天缅甸炮火波及中国,导致云南南伞群众受伤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一次紧急访问。

缅甸对于中国的这场突访,也是丝毫不敢怠慢,敏昂莱亲自出面接见,随后,缅甸外交部副部长伦乌在中方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方面向中方做出了承诺。

缅北战火波及中国

去年10月27日,包括果敢同盟军在内的数支缅北地方武装以打击电诈为名,突然向缅甸政府军和其扶持的果敢自治政府发难。

尽管缅北地区向来混乱,政府军与各地方武装、各地方武装之间都是时有交锋,但是这次冲突的规模还是出乎了外界的预料。

(果敢同盟军占领缅军据点)

本次缅甸地方武装准备充分,打了缅甸政府军一个措手不及,占领了多个缅军据点,果敢首府老街也陷入了包围之中。

缅甸政府军回过神来之后,迅速组织增援,准备发起强势反击,誓要让地方武装付出代价。

缅北地区与中国近邻,云南与缅甸之间的交往频密,缅甸政府军与地方武装在缅北的激烈交火,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国。

原本中缅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被迫中断,中缅双方经济都因此而遭受了损失,中国在缅投资的设施也因战火而受到损失。

而中国在缅人员,更是因为缅甸的战火而受到了生命威胁。

(云南民房被炮弹打伤)

更有甚者,由于双方交火的地点距离中缅边境过近,中国境内也受到了缅甸战火的波及,冲突爆发当日,就有云南民房被缅甸方面的流弹所伤,

中国对于缅甸的内政不感兴趣,但是缅甸内乱波及中国,威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不行了。

为此,在冲突爆发之初,中国就在各方当中斡旋,推动各方交流对话,希望能够实现停火。

缅甸对中国的依赖也很深,尤其是缅北,那里的水电网甚至都有一部分是由中国提供的,各方还都是会给中国政府面子。

于是,在中国的积极调停之下,12月14日,缅甸各方达成了临时停火协议,并同意继续保持接触。

(缅甸达成临时停火协议)

然而,或许是因为积怨过深,或许是因为美国在背后挑事,临时停火协议达成之后,缅北的战火并未就此停歇。

没过多久,缅北地方武装就又对缅甸政府军发起攻势,有中国在缅人员因此伤亡,云南南伞也遭遇了流弹伤人的惨案。

中国突访缅甸

对于缅甸局势再度生乱,危及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

就在缅甸流弹落入南伞,导致多人受伤的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外宣布,中方已经向有关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汪文斌再度就缅北冲突重申了中方立场:要求各方停火止战,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中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汪文斌)

最后,汪文斌还指出,如果缅甸各方不作为,那么中方将会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护本国人民。

与此同时,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已经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踏上了为期3天的访问缅甸的行程。

对于中方的到访,缅甸政府丝毫不敢怠慢,缅甸军政府领导人,缅甸临时总统敏昂莱亲自与孙卫东会谈,为本轮中缅交往定调。

随后,缅甸外交部副部长伦乌与孙卫东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讨论。

从中方在1月6日发布的声明来看,孙卫东本次出访缅甸,主要与缅甸方面谈了2个话题,都是中方十分重视的现实问题。

(孙卫东访问缅甸)

首先,双方讨论了中缅关系的问题。

说起中缅关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缅甸这个地方,各种武装势力交织,战乱不断不说,还前有金三角毒品,后又电诈园害人,是个是非之地,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好。

从个人层面上说确实如此,但是从国家层面上说,中国在缅甸有重要的战略利益。

缅甸是中国“一带一路”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想要避开“马六甲困境”绕不过的地区伙伴,中国肯定不能因为缅甸乱就放弃中缅友谊,这于国家长远发展有害无益。

为此,在本次中缅高层会晤中,中方再度强调了要继续深入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持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加快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

(中缅经济走廊)

缅甸方面对此自然也是欣然认同,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

而在确定了中缅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之后,双方又就当前的缅北局势和由此而导致的中缅边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方承诺,愿意为缅北和平进程提供支持,而缅甸方面,也积极表示愿意配合中方,维护中缅边境的和平稳定,共同促进地区和平繁荣。

参考资料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访问缅甸 环球时报

缅甸炮弹落入中国境内致多人受伤?外交部: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本国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每日经济新闻

代号“1027行动”,缅北激战导致出口贸易中断,超6200人流离失所 红星新闻

中方斡旋,临时停火达成协议 环球时报

俄专家:美国挑起缅甸冲突旨在使中国边境局势复杂化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