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想“促谈”了?

最近,关于西方有意推动乌克兰俄罗斯进行和谈的爆料和猜测越来越多。

从上月起,先是有美国媒体披露,由于对俄乌冲突僵局感到担忧,同时对西方是否有能力继续援助乌克兰缺少把握,美国和欧洲官员已开始与乌方讨论如何与俄罗斯谈判结束冲突的问题,包括乌克兰“可能需要放弃什么”。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截图

接着,又有多家媒体转载据称来自德国媒体的消息称,作为乌克兰最大的两个军事援助提供方,美国和德国正秘密酝酿一项计划,以劝说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和谈。

如果谈判不成,美德寻求的替代方案是至少确保前线的稳固,“实现某种没有正式协议的‘冲突冻结’”。

△乌克兰《基辅独立报》报道截图

如果说先前的报道只算捕风捉影,那么现在似乎又有了更多实锤证据。

他们为何密集释放“坏消息”?

首先是美国官方高层口风有变。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日前在加州举行的里根国防论坛上罕见承认,俄乌冲突“不会有纯粹的军事解决方案”。

“任何一场冲突都不能单靠军事手段解决,迟早都会以外交解决告终。”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曾起底“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内幕的美国著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日前甚至进一步“揭秘”称,由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和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司令扎卢日内牵头的俄乌和谈正在乌境内秘密进行。

△西摩·赫什在“订阅堆栈”网站(Substack)上的文章截图

无论这些新的消息意味着什么,都足以说明,再不谈的话,无论乌克兰还是西方“挺乌”阵营都很难坚持下去了。

美国迄今已向乌方提供了数百亿美元军援,并一再承诺只要乌克兰需要,美国就会提供支持。

然而,美国国会共和党人的反对以及巴以新一轮冲突的爆发,使白宫的援乌前景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明。

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主任沙兰达·扬当地时间4日警告,如果年底前国会不能批准新的援乌法案,美国向乌提供军事支持的资金将最终耗尽。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截图(题图为沙兰达·扬)

相比之下,欧洲的困境更明显。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日前接受采访时再次承认,由于提高军工产量困难多多,北约无法满足乌克兰日益增长的弹药需求。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乌克兰局势未来会恶化时,他提醒北约各国“应该准备好迎接坏消息”。

但他同时又称,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北约都必须支持乌克兰。“我们的支持力度越大,冲突就会结束得越快”。

△欧洲《政治报》网站报道截图

从这些自相矛盾的表态中至少可以看出,西方不会轻易停止“拱火”,即使在形势不利时生出“促谈”想法,看起来也像是某种缓兵之计。

正如美欧领导人多次说过的,全力支持乌克兰是为了助其拥有“足够强大的谈判地位”。

西方想把乌克兰变成“死亡工厂”?

事实上,进入今年以来,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了“长期规划”的新趋势: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北约成员国都将援乌支出列入了政府年度预算

而这背后的驱动力,自然是西方军工复合体贪得无厌的利益需求。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去年最赚钱的全球百家军工企业中,美国占了42家,总收入高达3020亿美元。与此同时,欧洲也有26家军工企业上榜,总收入同比增长0.9%,达到1210亿美元。

报告预计,随着新订单的激增,西方军火商的收入在未来几年仍将大幅增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官网截图

美国政府近日向国会议员散发了一份“军援乌克兰受益州”分布图,首次详细列出大约270亿美元对乌军援如何转化为对数十个州的军工业投资。

据分析,白宫此举意在让共和党议员们相信,军援乌克兰相当于给美国人提供就业岗位,对代表各地选区的所有国会议员都有好处。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也证实,美国31个州和71座城市的117条技术生产线,正在为乌克兰制造在俄乌冲突中使用的几乎所有种类的武器。

除了领跑“拱火吸金榜”的美国各大军火商,欧洲的传统军工巨头也“表现不俗”。

德国最大的军备制造集团——莱茵金属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德国政府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即设立了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同时不断向乌克兰输送作战车辆、防空系统和枪炮弹药。这给莱茵金属公司带来了雪片般的武器生产和维修订单。

△莱茵金属公司公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业绩今年继续显著增长,订单储备同比增加42%,达到365亿欧元。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作为地缘政治紧张以及欧洲各国急于提高军事能力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莱茵金属公司股价今年以来已上涨近40%,成为德国DAX指数成分股中表现最好的企业。

预计其营收额到2026年将翻一番,从今年预期的74亿-76亿欧元增加到130亿-140亿欧元;营业利润率将从今年预期的12%升至15%以上。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除了大量出口武器装备,莱茵金属公司还放眼“长远发展”,在10月与乌方合作,把德式坦克和装甲车的生产线建到了乌克兰境内。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本月初表示,希望明年在乌克兰生产出首批装甲车。

路透社报道截图

对此,有俄罗斯专家警告,生产作战车辆需要大量相关企业的配合,而这些企业在乌克兰并不存在或已被摧毁。鉴于乌境内所有西方军事设施都将成为俄军打击目标,莱茵金属公司的“本地化生产”愿望恐将化为泡影。

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学者安德烈·科什金的话说,帕佩格的表态再次证实,西方有意把乌克兰变成“死亡工厂”。

△国际新闻发布平台newsbeezer网站报道截图